爸爸没杀人,但不负责任
尚路易。傅尼叶的上一本译本《爸爸,我们去哪里?》看得我激动无比,这一本《爸爸没杀人》读了也激动,却想骂人。不是要骂他,而是想起往事。《我的外公外婆》
如果男人为了干大事,如林觉民、林连玉先生,把家人丢给妻子,他们去抛头颅撒血汗,那也无可厚非。我们不得不有这样的先锋,有这样的牺牲,有这样的理想型人物,把大我诠释得淋漓尽致,才能让大多数的人尝得他们奋斗后的果实。
如果为的是私己的愉乐而弃家人不顾,那真的没话说。
这本书由男人及女人评,效果一定会差得天和地。性别立场不一样,心中所想也不同。
傅尼叶老了之后,对先父说:“现在,我已长大,终于知道活着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对于某些较为脆弱的人选择了不好的方式,以承受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事,我们实在不能过于苛责。”---大多数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敢情点头,疼惜自己一番。
然而,身为女人恐怕就较多怒气了。知道自己有恶习,那为什么还要成立家庭?为什么还要接二连三地生养孩子?何况生了却不养。现在的女人比较容易做离开的选择,免得越陷越深,全家一起埋在沼泽里。从前居于宗教、礼教、社会保守的眼光,女人只有咬牙硬撑下去,谁叫一开始就嫁错郎了?
傅尼叶的父亲是个医生,收入不错,有无数病人,但终身陷在酒瘾烟瘾里,四十三岁就挂了。他数次说,他们一家不如那些病人幸福,因为他的父亲只是对病人好,却从不对家人好。
就如我的外公,母亲说街上的人都对她说:“你爸爸真是好人”,可是外公从不会回家好好对待妻女。我母亲和阿姨们,都是艰苦地自力更生的。没有天养这回事。
外公病重后孤身回海南岛,到底他临终之前的岁月如何度过?心历路程是什么?我们应该知道吗?
母亲和阿姨们回乡祭过祖,我想下次碰面会好好问母亲,外公的土馒头维持得好吗?她有没有去祭拜过?面对着石碑时,她说了什么?
土堆下的白骨生前给了她一份生物记号,无论如何,她都无法摆脱。可惜这是无法选择的。
如果男人为了干大事,如林觉民、林连玉先生,把家人丢给妻子,他们去抛头颅撒血汗,那也无可厚非。我们不得不有这样的先锋,有这样的牺牲,有这样的理想型人物,把大我诠释得淋漓尽致,才能让大多数的人尝得他们奋斗后的果实。
如果为的是私己的愉乐而弃家人不顾,那真的没话说。
这本书由男人及女人评,效果一定会差得天和地。性别立场不一样,心中所想也不同。
傅尼叶老了之后,对先父说:“现在,我已长大,终于知道活着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对于某些较为脆弱的人选择了不好的方式,以承受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事,我们实在不能过于苛责。”---大多数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敢情点头,疼惜自己一番。
然而,身为女人恐怕就较多怒气了。知道自己有恶习,那为什么还要成立家庭?为什么还要接二连三地生养孩子?何况生了却不养。现在的女人比较容易做离开的选择,免得越陷越深,全家一起埋在沼泽里。从前居于宗教、礼教、社会保守的眼光,女人只有咬牙硬撑下去,谁叫一开始就嫁错郎了?
傅尼叶的父亲是个医生,收入不错,有无数病人,但终身陷在酒瘾烟瘾里,四十三岁就挂了。他数次说,他们一家不如那些病人幸福,因为他的父亲只是对病人好,却从不对家人好。
就如我的外公,母亲说街上的人都对她说:“你爸爸真是好人”,可是外公从不会回家好好对待妻女。我母亲和阿姨们,都是艰苦地自力更生的。没有天养这回事。
外公病重后孤身回海南岛,到底他临终之前的岁月如何度过?心历路程是什么?我们应该知道吗?
母亲和阿姨们回乡祭过祖,我想下次碰面会好好问母亲,外公的土馒头维持得好吗?她有没有去祭拜过?面对着石碑时,她说了什么?
土堆下的白骨生前给了她一份生物记号,无论如何,她都无法摆脱。可惜这是无法选择的。
我听过这本书,就是还没去图书馆借来看,
ReplyDelete上次星洲日报有放一小段的文章,很像很好看呢
首先是选择的问题,性格决定选择,怎样性格的人,就注定了怎样的选择。
ReplyDelete有怎样的选择,就有怎样的结果,同时性格决定结果。
海南岛什么地方?
ReplyDeleteblurblur
ReplyDelete糟,母亲的乡下在海南岛哪里,我真说不出。⊙﹏⊙b汗
rosemount
这书很浅,以小孩口气写的,一天就搞定了。
普普
从古到今,总有很多这样的爸爸,只贡献基因给你,其余的就没了。
我也很想看這本書,可是翻了翻發現裏面沒多少字,和價錢相比似乎有點不對稱,所以一直都被排在購買名單的後頭。
ReplyDelete玫瑰,
ReplyDelete难道你又要我借你????
往事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