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头脑

取自豆瓣

凌晨十二点我等着TV2放映《A Beautiful Mind》,由罗素高尔精赞演技呈现的得奖作品。

十二点开始看,其中忍耐着不断插播的Febreeze…Frebeeze…广告.,两点半才放映完毕。我大可等网络下载了找个舒舒服服的时间才看,可是我想我也失去理智了,一直停不下来。看完后淅淅沥沥哭不停,再多两个小时,五点半,又是准备儿子上课的时间。

赶明儿多出一撮白发,我肯定是疯了,为一出电影那么牺牲。

打岔一下:变形金刚(三)首播当天开始,老大哭了两天,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准他去看半夜场。那两夜他一直瞅着壁钟,夜越深他的眼越红,后来哭着上床。他很合作,吩咐做什么都听,盼的就是换得准证,我们那会答应,隔天要上课呀。

他爸被他的眼泪打败,第三天傍晚七点,下班后匆匆忙忙带兄弟俩赶场,终于满足了大大的心愿。我骂老大只爱看爆米花电影,没什么内涵;他骂我只爱看哭哭啼啼的悲惨戏,婆婆妈妈。我们是相离集的范恩图,口味不同,泛集是我们都很爱电影。

A Beautiful Mind》是数学家约翰奈许的传纪,他是数学天才,但是患上精神分裂症。好看的不是如《Good Will Hunting》里的天才如何傲视平庸,而是他如何从一个坏了脑筋的病人,经年累月改善自己至得到肯定,还有诺贝尔奖荣誉(但这也不是重点)。

这样的一个励志故事,看完了让人觉得阳光又晒到心里。

其实我念大学时,也碰过一样的人。他从槟城来的,名校毕业生,我想他的中六会考不是满分,否则不会来到国民大学,早考进马大医科了。

他念第一年的时候,跟我的同学谈恋爱了。两人都是北方来的,也都是英校生。两个四眼田鸡,一样的白白净净、良好教养、努力进取。

我想开始的三年医学理论基础对他来说不是太难,每次考试他都能考第一,每次碰见他都是笑容可掬。

我最后一年的时候,搬到吉隆坡的医学院念,因为讲师都在那儿。我住医学生宿舍,每天往返实验室,被毕业论文搞得焦头烂额,通常脸色不会好看。其他熟悉的医学生也好不了那里去,他们总是低头皱眉向前走,迎面也不一定打招呼,课业压力快坑死人了。

然而他兴致很高,总是咧嘴微笑,好像轻松度日,时常有时间驾摩多一小时,到万谊去找女朋友,让人嫉妒死了。他们很恩爱,搂搂抱抱的。我看他俩,感觉像姐弟恋,男的是被照顾的。

然后陆陆续续传来奇怪的消息,有同学抗议他的举止太过分了,态度狂妄不提,夜里他不睡觉,一间一间去拍同学的门,吵醒他们。有些认为他是在搞阴谋,干扰同学的休息,好让别人的表现不如他。更糟的是,连病房也传来抗议。大四进入临床,他的病人投诉到上头,说他行为不适当,有病人投诉他非礼。

这是很糟的状况,学院当然要彻查。原来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是长期服药的病人,当初考医学院的时候,隐瞒院方。因为求好心切,要在逐渐繁杂的课业中保持最好成绩,他开始不吃药。不吃药精神可以继续亢奋,可以有更多时间念书,信心满溢,考试也变容易。然而太热的引擎会失控,他终于降服不了自己。

他是很智力很高的人,只是高估了自己掌控病情的能力。像赤手走钢索的人,失足了。

他的父母来向院长求情,希望有多一次机会,当医生是他的志愿。那时候,去探望他的同学回来说,他神智不清,关在病楼里,手脚被锁到床脚上。已到那种程度,当然只好安排休学回家去。

仍在万谊的女朋友,也跟着断了关系。是的,她没有像《A Beautiful Mind》里的数学家太太一样,坚守他的身边。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在槟城开一间补习学院,也成了家生儿育女;当不了医生,他仍然老实过日子。她呢,对学术有兴趣,当上了教授,在国立大学教书,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去年我从她的学生那儿打听到她的消息,说她是个很好的讲师,负责,积极,照顾后辈,成就很好,从学士学位直升博士的。是的,记忆中她给我的印象正是如此。只是有些事情,只能叹息。

其实现在他们都过得很好。

Comments

  1. 精神分裂有可能是遗传吗?好像看过香港有出这样题材的连续剧。

    我常常认为那些流浪街头的疯子很可能都是智商很高却无法掌控自己智力的人……像我这种没有要求的人属于傻子。

    ReplyDelete
  2. leefungtee75@hotmail.comJuly 2, 2011 at 7:09 PM

    我以前读大学时,也有听过有人读医学读到精神错乱,压力太大了!

    ReplyDelete
  3. 这套戏10点播,我就看,午夜12点,精神分裂咩?:)

    这样的激励故事,想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只能从电影中得到慰藉。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有时要付出代价罢了。

    ReplyDelete
  4. 小桥,
    有些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很可悲。约翰奈许的儿子很杰出,念哈佛,但遗传了精神分裂症。幸好有治好。

    leefungtee75,
    我的这位朋友未考入医学院之前已经是病患了。只是他大胆放弃治疗,想自己控制幻象。约翰奈许,找到方法与他的幻象共处,到很老他们还没有消失,不过约翰抓回自主权,不受他们影响。我想其实最大的突破是,他放下要称霸的心态,学会了谦虚,所以才有长足的进步。

    普普老兄,
    可敬的是电影是从现实取材,当然电影是美化了的。能够克服精神上的混乱,委实不易,何况主角小时了了,二十多岁就撼动世界,然后花上数十年来康复,变一个平庸又看破了的教授。觉得很道家。

    你想当呼风唤雨的天才,终日窘逼不安?
    或笨笨拙拙的庸才,天塌下来当被盖?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巴厘岛

原来像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