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17

每个马来人有自己的伊斯兰

Image
其实宗教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有些穆斯林讲不可以,另一些讲可以;有些说信仰是他跟上苍之间的事,由不得他人来指指点点,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有些权威却说,我国的穆斯林很笨,需要威权来规划/布置“安全”的环境,以免穆斯林因无知而犯下滔天大错,无颜见阿拉。 当我们看到这个皮肤黝黑的华人葬礼礼仪师,忍不住在背后议论他的种族。 “是原住民吧?”从山里出来跟华人老板打工,学历低难找工,碰到好老板,薪水可以,做得久了,得心应手,这可理解。 他甚至用华语指挥丧家,我们跟着他的指示鞠躬,跪拜,敬茶,献花,绕棺等等。几句发音不太标准的华语,首次入耳时,大家都懵了。不过场面严肃,不容任何打岔间断。然而老迈的海南馆执事喃喃地主持,大家更听不明白,唯有看这个礼仪师的指示。 对我们的大惊小怪,身为道地人的我哥一脸多见不怪的表情,说他是如假包换的马来人呐。 在瓜拉登嘉楼的华人族群小小的殡仪馆里,我们遇见在他州他城难得遇见的人。有见过印裔,锡克族在华裔民间信仰庙宇当庙祝的,穆斯林跨宗教从事华裔民间文化信仰仪式的,实在没听说过,何况是白事。 马来人跟华人同事一样,白衬衫黑西裤,漆皮皮鞋,符合现代专业礼仪师的形象。看他的行事神态,了解他已入行良久;这份工作华裔青年做不久,他反而留下来了---难道不曾引起族人的鄙视?肯定的是,他曾经面对许多华裔顾客的诘问/疑惑眼光,多到他已经甘之如饴,甚至心中得意。 在瓜登的华人,庞大巫裔之中的几根豆芽,是不会介意谁替他们的逝者处理白事,做得适当就行了。事实上很多华人会称赞,钦佩他的开明。 重点反而是在他身上,什么时候宗教局会来找他,给予“规劝”。照目前的局势,含猪毛的油漆刷子和啤酒需要另外装进玻璃柜里隔离,那么像他这样从事传统上典型华裔文化产业的马来人,在威权眼里,“罪恶”有多大呢? 为此,我都不想提得太明显,使他曝光。 我们的天气热,入殓师不穿大衣,不过也很正式,十分尊重逝者和丧家。(图取自梅艳芳的丧礼--明星八卦大分享)

Syok sendiri

Image
扮皇帝妃嫔,礼三千佛和供佛大斋天法会。吉隆坡某佛寺。 也是宣告天下,即是陛下,重婚哪需受困于庶民那唠子麻烦条例?

从吉隆坡到波士顿

Image
小时候没什么机会见到她,五根手指数不完。她家住吉隆坡,搬到新山后,我回乡拜年时,她家差不多也是回去上班的时间。 她的事情,间接性倒是听过几项怂人的。 如偷窃。由于父母没有给她买名牌货,同学们炫耀,她觉自卑,有天乘大家不在班里,她偷了同学的文具。这种事很容易就被发现,记下污点。 反正小时候换学校如换衣服,她妈说,不断替她缝新校徽。还有,老惹她妈发飙,曾赶她出家门。学业成绩不行,行为也出问题,赖老师不会教,总是爸爸出面跟她转校。中学还没毕业,就念过二十多间学校,朋友满天下。几乎入基尼氏记录了呀! 白云苍狗,今年她硕士班毕业了,以CGPA3.9分的成绩光荣毕业,美国波斯顿大学。 真是苦尽甘来。她妈悠悠道来,无限感慨。 我只记得见过一次面。在她祖母家,我仓促拉开厕所门,眼神撞上一脸怒容,及马桶前面丰盈白皙的大腿。虽不该看见的没看见,我依然狼狈关门落跑,不敢再面对。那该死的厕所门怎么没锁好?人家已经是少女了啊! 我不敢向她妈提起这个经验,只觉自己羞耻。她妈也说过大女儿性格冲动像男生。家里曾经短期招待一个日本交换生,性格顽劣,违规驾车几乎出车祸,女儿居然报以老拳。当年我没挨刷,真幸运。希望她永远不记得这事。 这样的孩子,也有很高的心愿。在英迪大学念美国学分转移时,志愿是长春藤大学,临去时学分不够,进了宾夕州或费城大学。念完学士,转进波士顿大学,了了心愿,而且成绩倒是越念越好。 算是迟开窍的孩子吧?还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氛围不适合像她那样的孩子---勇于挑战,不服老师,不让她服气就不听从,来到美国则如鱼得水。祖母劝,在新加坡香港找份工作,离家近一点,回家比较方便。 她才不肯离开美国。 为此,她爸一直支持着她,房租学费伙食费,仍然由家里掏钱,她爸还给她买了一辆车子作通勤。她爸的意思:“别回来啦,申请绿卡去吧,我供你。”女儿不算任性---他负担得起。 咋看像是被宠坏的孩子,高中后脱胎换骨。因为中学毕业后,去了一趟美国当交换生,她变了。她妈认为女儿是这样变好的,带着感恩的表情。半年的寄养生涯结束后,联系不中断。甚至后来养父失业,她爸慷慨地跨国为他们换一架洗衣机。有钱真是好办事。 所以她在波士顿的生活也不寂寞,闲时常去探望曾经的养父母,见他们的面比亲生父母还多。(当然除了视频之外。) 还有,她信了基督教,在校外有教会圈子,情感密切。回到

雄狮与巨人

Image
《Lion》里头最精彩的一段对话。妮可对养子说:“不,我们不是不能生,而是选择不要生。” 然后她又说:“我们认为世界上已经有太多人口,而我们可以为不幸的孩子提供一点庇护。”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笑起来。真伟大! 妮可饰演一个小时有个酗酒父亲的澳洲妈妈,跟丈夫跨洲领养两个印裔孤儿,其中一个是男主角戴夫,另一个男孩馒头斯有性格缺陷。根本不是好玩的娃娃,戴夫快乐长大后,成年时候陷入忧郁症,未到塔斯曼尼亚之前的日子鬼魅般纠缠,无法工作,颓废度日。馒头斯呢,自小一激动就自残,长成酒鬼无法自立。 戏看到一半,我以为妮可夫妇会把馒头斯退掉,这个大麻烦,即使我很有爱,可是没有理由折损的我幸福。哪知妮可夫妇咬紧牙龈忍耐下去。 虽然不是亲生,但一样含辛茹苦带大的儿子,却都不是东西!对我们的惯性思维来说,恐怕直接骂自讨苦吃。 但,如果是自己血脉,孩子走岔路,似乎就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戴夫鸿运当头,得到最好的养父母,充沛的物质生活,完整的教育,富裕的社会里高尚的工作,为什么他还是要自讨苦吃---对过去念念不忘?并且毫无廉耻的暗中探查回去的机会? 戴夫说了很有意义的一句话,对全世界的养父母很重要,他说:“对不起,你们不仅领养了我们,也领养了我们的过去。” 那段流离失所,担惊受怕,被虐待不安全的烙印。这些无法消失,总会找机会窜出来闹腾的怨气。 人生是不公平的。幸亏(或不幸?)妮可有颗愿意容纳孩子的怨气的大心脏。由于曾经被虐待过,所以她准备好接纳。即使后果不如人意,过程痛多过乐,她选择承担,一路走到底。这已经趋近圣人的境界。 世上真的就有这种情怀。别因为我们做不到,无法摆脱因自私而来的愧疚,就对别人的无私付出冷讽热嘲。 看《Lion》之前已经看过韩片《巨人》,东方剧作家和导演不拍人性的光洁,而是呈现人性的现实,可是更接近我们,感同身受,我们的心理状况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巨人》描写家境窘逼的少年,由教会领养,养父母会把行为不捡的少年轰出家门, 他为求养父母欢心,胁肩谄笑,忍辱偷生。千方百计,只盼挨到教会提供他念神学院的机会。谁知不争气的父亲,认为他已到赚钱的年龄,要把他领出来,换成小儿子进去收容所。 失职的父亲,无能的母亲,爱带条件的养父母,利益冲突的兄弟,没有关怀的同学,男主用他的方法去适应,直到崩溃的那刻。 其中养父

努力过日子

Image
好啦,洗完晒干藏起来,是努力过寻常日子的时候了。 该上的班继续上,该挣的钱努力挣,该念的书用心念,该煮的饭记得煮。 该疼的狗别忘记疼,她巴着呢。 好不容易等到你们回来,隔壁放的鞭炮多恐怖,你知道吗?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