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15

不买白不买

Image
学校派了书卷下来,共二百五十元,限期快到了,老大交给我使用。 我挟老大老幺去书局,老幺只选两本本地漫画,老大没有心水书本。漫画书不能用固本,既然如此,不买白不买,全部都让给我用。 250元,只能买到这几本书。 也无需感慨,因为政府送的书卷,其实也来自纳税人的钱。政府为提高小朋友阅读率的好意,落到妈妈头上好过浪费掉。妈妈也有缴税的喔。

被宠坏的孩子--父亲篇

Image
旧稿重提-- 。 父亲的地位和母亲同等重要,开始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不密切,他的影响力后来才生效果。如果母亲无法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孩子可能在社会上的发展上遭 受到阻扰。孩子最先感受他人之间合作,就是父亲和母亲的合作能力。如果父母婚姻不美满,他们不可能希望教会孩子如何合作。 。因为婚姻是伴侣的结合,所以两个人都不应该想统驭对方。如果父亲暴躁,想驾驭其他成员,男孩子们对男性应有的作风会形成错误的观点。女孩子们则会把男人想象成暴君,婚姻被看做奴役或臣属关系。( 有趣的是,如果父亲看轻母亲,却娇纵女儿,会怎么样 ? ) 。由于我们的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男性总比女性优越,父亲应该统御母亲,结果许多女性呈现“对男性的钦慕”。一是她们讨厌男人并回避男人,有时候她们虽然喜欢男人,但和男人在一起时忸怩不安,无法说话。长大后她们不接近异性,不交男性朋友( 我发现友族女性有很多这种倾向 )。 。另一个男尊女卑的观念下造成的问题是女孩的性欲倒错。她们模仿男孩子,学习男生的恶习,如抽烟、喝酒、说粗口、成群结党、放肆滥交。有些女孩从儿童时代起,便讨厌身为女孩子的地位,觉得没有人会喜欢她们,是天生低贱的,永远无法赢得任何男人的真情和兴趣。 。如果母亲在家里更有权威,女孩们会模仿她,刻薄而挑剔。男孩子们则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找机会表现恭顺拘谨。他容易变成保守、畏缩、不敢参与社交。他怕所有的女性都唠叨、吹毛求疵,所以对女性一律敬而远之。( 天啊,我在儿子的朋友之间,常发现这个倾向,他们(男性)对同学的母亲或女老师感到不自在。 ) 。在金钱方面,即使父亲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它仍是家庭共有的。父亲不应表现好像他在施设,男主人提供家庭的经济只不过是家庭成

父亲节吐槽

Image
这星期日就是父亲节了,敲锣打鼓,恭祝天下的父亲眉开眼笑,幸福美满,得心应手。 不过,我在这里小小的一个隐秘角落,偷偷吐一点点槽,纯属调皮,父亲们当着看不见算了。 电影《叫我第一名》 从前在豆瓣读过一篇影评,关于《叫我第一名》,某大咖影迷写戏里突出关于母爱与父爱的不同,写得不错。父亲节来了,我又想起这篇文章。 戏里主角Brad有Tourette症候群,不由自主地随时发声及抽筋,标准怪胎,故事内容讲他的奋斗史。老幺看得津津有味,移情到自己身上,因为他也有很多小小的怪习惯。 昨夜匆匆看完这部戏,匆匆因为儿子在考期不准看。他三不五时召唤,要妈妈过去陪读精神支持。所以我只能断断续续地看完。 戏里的主角和父亲是很经典的父子关系。 Brad的爸爸一直无法接受儿子的缺陷,总是以为Brad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父亲因儿子而抬不起头,Brad自小到大都得不到父亲宽宏的爱。两人的关系非常糟,Brad可以体谅周边的任何人,原谅他们对他的无礼,却一刻也无法理解他的父亲的示好,他甚至对父亲的好意过于敏感,拒绝接受父亲的援助。可见自小因渴望父爱而受的创伤太深,长大了依然无法跨越。当然,这也关系到信任和背叛的课题,父亲再三地背叛Brad的情感,漠视Brad的努力,极致的失望导致父子关系紧张及恶劣。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提到,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亲通常会下意识地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号:“你听话,我就爱你,否则我就惩罚你,甚至抛弃你”。(豆瓣影评) 影评点出关于男人给予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但这种爱会促使孩子学习努力,追求父亲定下的标准,配合父亲设立的规矩。这种过程,让孩子学会努力可以成功,逐步掌握并培养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 问题是,当孩子无法达成父亲心目中标准的时候,二人之间的爱很容易就停歇不前了。 另一方面,母亲的爱却是无条件的,因为孩子曾经是母亲的一部分,母亲爱孩子,潜意思中其实是爱她自己。 无论孩子的素质如何,母亲常常完全地接受孩子,无私地爱护他。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都会选择不停地爱孩子,所以才有俗语“慈母多败儿”。 由于这种接纳、认同,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独特,安全的。母亲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属于她的。 这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受到伤害后,拥有自我修复的力量。 我们常常听见无条件的爱,无条件地接纳孩子,那么父亲的爱是自私的吗?

不如嫁得好

Image
年轻最美的是梦想,最敢做梦的时刻就是青年。 我念中学的时候,书包里藏了一张威廉王子的照片,从某报剪下来的半张页面,那时威廉的头发还齐全,大约是最俊美的年龄。我心里暗暗祈祷(或许愿),以后嫁人要嫁他。 每个女孩心中幼稚的公主梦。不管外貌符不符合大众的口味,总是摆不脱这个滑稽又低级的白日梦。是呀,嫁到一个高富帅,咱们就可以摆脱现实中的一切龌蹉和失意。一登龙门,脱胎换骨,如灰姑娘般洗尽出身的不堪。这是奢华生活最直接的道路。 " All smiles Wedding of Prince William of Wales and Kate Middleton " by Robbie Dale - Flickr : All smiles . Licensed under CC BY-SA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 最后我当然没有变成Duchess of Cambridge, 否则地震不只发生在沙巴兰纳,半岛也会遭殃。(另:听说某夫人嫁过三次,现在是最高统领的太座,一人之下,全大马人之上。可见,通过婚姻或找对伴侣,也是大大的成功之道,端看您的志向有多高,敢牺牲的有多少。另一个标准例子,就是鲁伯特。默多克的中国前妻。) 女孩子的梦想实在很幼稚,这也难怪,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养,大约就是这么回事。女孩子家,嫁对人就行了,万事搞定。父母长辈灌输的就是这种思想。现在我到了这个年龄层,身边的孩子逐渐长大,有男有女,看着身躯成熟的女孩们,旧的思考模式总是出其不意,这里那里,进攻我的脑袋。 Play safe,老人考虑的方向盘旋在这个方面。我也是一个老人了吗? 虽然暗地梦想当王妃, 念书时照样很拼很怕输,踏进社会,也是勇气满满,咱们不会(能)输男性。最初的工作地点远离家庭,耳边没有父母碎碎念,无需他们耳提面命---“女人的本分啊,不用心太高呀,找个好男人嫁掉,或快点结婚有人照顾。”---何其有幸。 幸亏当时男朋友的父母也不敢碎碎念,催儿子快点成家生儿育女,早点让他们抱孙,最好生五胎。其实他们很想出口,但我们俩的书念得比较高,老人不敢太倚老卖老,怕被年轻人抢白。 岁月荏苒,事情发展不脱其轨道,或是该说大部分的年轻人仅是庸庸碌碌之辈,有气候的没几人。如今的小辈,自由的空间居然更狭小了,变成祖辈的老人,指正(责

误会

Image
在马来西亚住久了,碰到情况,几乎马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方如此如此,一定是为了省麻烦等等等。 所以当我们五六个外国人,还没搞清楚状况就登上公车,期待司机大叔可以帮忙;而英语十分有限的老年司机,只会重复日语,加上手势和一个英文单字“back”,对着不明白的我们,又急又窘--我直接的领会是,下车吧,咱们碍着他的行程了,他的行车时间严控,无暇跟我们慢慢耗,从头教起。咱们还是下了车,查清楚了怎么买票,才上下一班车。 我们通通下了车,司机真的开走了。这情况,在什么地方都是很普通的吧。有些司机可能还送几句粗口。 公车干净、整洁、宽敞、便利、亲民。 接着,同伴中比较聪明的搞懂了搭车的办法。原来真的是应该‘back’,刚才老司机的意思是,回到车中门处取票,要下车时才付费。我冤枉了君子。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制度,在九州这里的巴士公司,是先上车,目的地到了,下车时才投币。对使用磁卡的当地人,上车时碰一下,下车时再碰一下,举世一样。我们是付现金的,没搞清楚乱乱猜,七嘴八舌,鸡同鸭讲,准叫人家慌。 下一班车三分钟之后就到,这个司机顶倒霉的,因为上来更多外国人了,比之前多出一倍。 幸亏大家已经弄清楚该从中门的小匣口取票,然后坐稳。一路上司机不断讲话,重复一句同样的日语。我猜想是“车开动了喔,大家小心啊!”之类的。门自动关上、停车后开动时,他就亲口讲这句大可用录音机播放的话。 公车车头有快LED告示板,预先报告下一个目的地和车费,要下车的乘客可以提早准备,跟地铁一样。我们下车的地方是大站,联接其他路线,也是买卖和餐馆集中的地区。可想而知,要下车的乘客很多,而且一半以上是首次搭九州公车。 结果,下车的乘客一个轮一个,慢慢地投硬币,每人230元,两个100元,三个10元;有些人没有散钱,就在司机旁的换钱机投1000元纸币,铛铛硬币吐出来后,再一个一个地投进付费箱。很多外国人对日币陌生,投币时迟迟疑疑,司机大叔还得帮忙确认对的硬币,并应酬着乘客的问题。第一次搭车,乘客难免有疑问。 全部十多二十人,司机等到天荒地老,巴士停在该车站快半小时。 可是,司机大叔没忘记跟每一个乘客道谢,丝毫没有半点不耐烦!只见他诚恳地不断致谢点头,直到大伙二十几人下完车,才启动车子离开。 我站在路边,隐隐约约听到公车猛踩油门,朝车站吐出一大口黑烟,咆哮而去---那是久

向东学习

Image
我没读过上面这本书,与书的姻缘还没到,然而日本土地先登入了。 《菊花与剑》这本书堪称为外人对日本人最具代表性的描写。即使读了一些日本作家的小说或散文(村上大叔啊~~),看了很多日本电影、电视节目、吃过很多日本食物、用过更多日本货、领教过日本设计艺术,但,一旦来到日本,还是要被吓一下。 真是很特别的地方,独树一帜,别无分家。尽管很多发展中国家(如果记忆还行,别漏了本国)标榜以日本为模,向东学习,但有没可能把日本的精髓学上手呢?至今没听过,不少有学得徒有型却无内涵,贻笑四方。很记得,曾经旧公司开会之前肃立朗唱进行曲,自我激励(其实是为了老板的脸色)。 像小薇之辈,一心一意卯尽力气要回去日本久居,之前我不太理解,心想不过是kawaii意淫。亲自一趟日本之行,大概就了解了。 日本好在哪里?在人的态度。客气仿佛是天生,已是人人的第二层皮肤。敬业乐业,把工作做好,好了更好,即使收费高昂,客人心平气和,因为知道有保障。 然而这样的地方,长久活在其中,特别是外地移民,没有自小受过‘礼貌教养’的潜移默化,至深入骨髓,反射性随时鞠躬,要融入日本社会,恐怕是高度难题。 住北海道一年,从日本回国之后,小薇虽然仍旧喜爱跟外婆唱反调,但是也会偶尔对她45度鞠躬,双手重叠腹部,低首称是,讨老人家欢颜,看在我眼里,特别滑稽。 日本人经典的礼貌,在国外对非自己人施行,看起来额外好笑。第一次去伦敦就碰到一个kawaii年轻日本美眉,精致的打扮,笑容可掬。好笑的是她在公厕里面不断礼让,让位给排她后头的洋女人,恭恭敬敬地双手拱让,口里念着日语“请先用”,叫洋女人们错愕不已。 去到异国没忘记自家的高等礼数,不入乡随俗,融入群众,这种教养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日本人的内在精神原来是这样熬出来的。细想起来还真可怖。 小家小户漂亮的后巷、前门 漂亮的橱窗设计 整洁的橱窗,道路和人。 几乎让人神经衰弱的贩卖机,无处不在。 日本火车便当店。 吃在日本蛮伤心的,不是不好吃,而是贵。目前日元除100乘2.9等于马币。   眼花缭乱的拉面种类。原来豚指的是猪肉,误以为指河豚。 金光闪闪的game场,叫老手们怎么不亢奋? 这是神社不是佛堂,供奉的是传统神位。 街景亲切入眼,因为汉字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