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先国家还是先文化?

先国家还是先文化?


有回问弟弟,为什么龙应台会如此看待国家?我是从《亲爱的安德烈》里读来的,某篇母子俩谈及关于德国国家意识。如常的,我又挨一个斜眼。他说有什么奇怪?现代的学术界都是这样看待国家,不是龙教授一人而已。结果我不敢再继续显露我的肤浅,疑惑又没有下落。


等到某个机会,冥冥中我的答案就会出现。去了商务的书展,在本地出版那里看到一本看起来很硬的书《马来西亚国家与社会的再造》,祝家华与潘永强主编,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隆雪华堂联合出版。弟弟的论文收集在最后一篇,《文化与国家之关系-----多元文化处境》,如果不是对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冲突有兴趣,我大约不会掏45元来买这本书了。弟弟没对我提起过,更甭说送我一本。

这是2007年出版的书,当时弟弟还在南京没毕业。他应用许多硕士科人类学的论述,给了我一个很清楚的解释。论文的逻辑纹理分明,不愧是一篇好文。可是总共20页,不可能全搬过来。有时间应该找来好好读一次。


曾经我想过我们的国家,太多个别的种族,带来泾渭分明的文化---包含语言、风俗信仰、饮食、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等,使国民无法在统一的观念下团结,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梳理自己的原生文化,组成只有一个马来西亚文化,像至今仍叫嚣的马来西亚族?


如独立前的峇峇文化,不同族群自然地结合,在固有的传统中衍生新的文化。然而时间向前移,峇峇文化已濒临消失。其中当然牵涉很多因素,不容省略的是大环境的趋势:要不返回华裔生活习惯,就是割舍后融入马来族群。


什么是马来西亚族?如何为他定位?是讲一个马来西亚语文、穿马来西亚服、追崇一个马来西亚文化、只允许一个马来西亚特性吗?


这个思维的前提是,国家为先:为了满足民族主义立国而设想的统一、同一、单元的国家本质,不惜利用国家机器来硬性筛选、过滤、清理、划分国内多元族群的文化成分,刻意把某些加以官方化、合法化、大力支持和宣扬,另一些则加以局限、非法化、故意漠视乃至压制。譬如住在森林里的原住民,被认为衣服不得体、不文明、被要求以西服遮体。


藉文中所叙“这类民族主义和国家在意识上已走向非理性的扭曲、耍弄、糟蹋、践踏文化了。”


弟弟站在卫星鸟瞰我们的社会,当一个社会仍困于传统的包袱,或因宗教抑或政治意识形态---比如民族主义,而非理性地动用国家机关来封闭自己、纯净化自己、刻板化自己、禁止文化的“杂质化”、“另类化”,同时也粗暴地排挤、清除因狭隘的政治眼光而不愿容忍的文化元素的时候,恐怕这社会的进步(或进化)优势就已大打折扣了。如一些极端的回教国家。


他一开始先阐释学术界里何谓文化,后何谓国家。一个国家的形成有几个理论:神权论、社会契约论、武力说和自然说。自然说比较符合现今一般社会科学界的实证主义看法,即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种程度后,因种种现实生活所面对的需要,而适应性地自动构成的。


比起国家,文化的成立更久远、接近天然、传统的、深厚的、细致的、精巧的、均衡的、有机的、衍生的、灵性的。国家却不过是粗糙的、一时的、机械的、工具的人造物。而拿有限的人造物来依人们一时的主观臆想而裁剪、修理、拧拗、拆解、拼凑文化,其效应恐怕也如无节制、无分寸地开垦、翻转、改造大自然那样,后果堪虞。即是说文化不能由掌控国家机制的寥寥数人来“规范”。


立国、壮国不一定得靠民族主义。他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说不上让人醒悟,不过可以跳出惯性思维,重新检视自己的看法。不懂他校内的其他教授肯不肯虚心(谈不上受教,人家是黄袍加身,身份尊贵)---聆听而已。


所以他给我斜眼也没啥的,这些道理怎么在赶上大号的时候给我一言述之?

Comments

  1. 上大号时啃这么大块头的书,小心肠胃不适啊...

    ReplyDelete
  2. 什麽一個馬來西亞,是行不通的。

    ReplyDelete
  3. 最近天气大热大雨,紊乱得很,人的physiology有点烦啊。

    ReplyDelete
  4. 当一个社会仍困于传统的包袱,或因宗教抑或政治意识形态---比如民族主义,而非理性地动用国家机关来封闭自己、纯净化自己、刻板化自己、禁止文化的“杂质化”、“另类化”,同时也粗暴地排挤、清除因狭隘的政治眼光而不愿容忍的文化元素的时候,恐怕这社会的进步(或进化)优势就已大打折扣了。

    >> 算是适者生存的意思吗?

    ReplyDelete
  5. 小桥,不是的。拉长来看,国家的寿命比文化短很多。如果一朝天子一朝臣,把文化如此折腾,阉割、漂洗、“洁净”,像炸掉巴米扬巨佛的塔利班,它是想国民适应它的政权而生存,但是实质的破坏已经导致该国民的素质倒退再倒退。

    非主流的我们,需要这样的“霸道文化”吗?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