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热

超前教育热 2009年六月十六日

昨天看了很有意思的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由凤凰卫视胡一虎主持,谈论奥林匹克数学班对小学生的影响。谈论的议题太有趣,我特地看了重播,并做了笔记。

奥 林匹克数学风靡北京,近乎九成的小学生都自费去上了。课程是不跟校内教学,算是超前学习,小孩会被教导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如鸡兔同笼几只脚之类的题目。我 的老幺二年级尾的时候,老师也建议他去上,现在周末他回校去上两小时。当然,费用是父母另交的。老大则根本没有被钦点过。老幺的逻辑思维比哥哥强,校里科 目他只喜欢数学,目前额外课程他还是没有喊苦的。即使如此,他校内的数学成绩只不过七十多分程度。

每当我送老幺去上课,在校里碰到的家长大都是优异班同学的母亲,突然有某种分门别派的感觉。就好像朋友问起我家小孩有没有学钢琴后的感觉。

说回《一虎一席谈》,从奥数补习班,嘉宾延伸到其他的校外课程,如奥英、奥化、奥文、钢琴等。过热的现象,总归一个理由,就是考证热侵蛀了儿童的快乐童年。而考种种证书的最大目的是择名校,也就是升学主义作怪。

从前中国小学升初中要经过统考,成绩好的才派去重点中学。后来统考废除,改由电脑派位,类似我们现在的UPU派给大学学额,不同学校的高考成绩可接受。那么各式各样的校外课程因应市场而生,因为有校外课程证书,可为入重点中学加分,特别是表现优异,代表去参赛得奖的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转身自如。

结果,早在小学阶段,大势所趋,知识教育提前入侵,各个家长忙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去补习班,深恐孩子输在起跑点。借他处观我处,我们这里十分流行的幼儿左右脑开发、未讲话之前就先学认字、幼儿电脑软件等,背后的起因莫不意气相投。

嘉宾们谈及几个重点:

1.学校分为不同等级,是不可抹灭的现象。总会有校誉比较好的学校,那么学校总有权力从过多的申请中筛选较好的资格。既然教育的条件有分别,家长求好心切是不可非议的。

2.超常教育不是猛兽,做为辅助有超常智力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需相辅相成;什么是综合素质?就是非智力的因素,如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品行举止等。

3.超常教育目的是为了给有潜质的儿童而设,注重分层教学,配合儿童的能力进展,不应该抹杀儿童求知的兴趣,重点是培养有兴趣的孩子,不应为了升学目的而服务。

4.平民百姓的孩子无法靠拢重点学校,高官及有关系人物的孩子却轻易获学额。所以平民用这个方式考进优资中学,至少是一个开放的平等机会。在席有好几位奥数优异生坦诚靠奥数成绩获得比他人更好的学习好处。

这让我想起我国的江沙马来学院,政治人物的摇篮。说实在的我国的许多政府学校的狭隘门第观念,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华裔竭尽所能,争取机会,是罪过吗?

另一方面的意见是:

1.为了三到五百分比的有潜质儿童,九成的儿童都靠拢过来,一窝蜂的去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家长的功利意识超越了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为了上补习班或做大量练习,儿童没有时间玩耍娱乐,或无耐性学习良好的观念,形成了许多智力偏瘫儿童,就是学习很好但品行有很大问题的孩子。

我想,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常被灌输一个概念,就是神童是训练出来的,所以大伙忙不迭想方设法,扶助自己的宝贝成龙成凤。至今现象是,华人国家有很多学业成绩很好的人,但没有科研大家,如诺贝尔奖等级的。

2.义务学校的宗旨需要贯彻,就是小学直升中学不需担心选校问题。该教育部将禁止择校举动,为此各中学的资源必需保持均衡,在很多国家如韩国,日本或西方先进国已经办到,就是师资及校长组织和训练,并定时流动,在各个学校逗留适当时间,减弱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差异。并且只有立法才能革除择校热潮。

3.不 仅革除择校,连重点班级也去除。这在北欧国家已经实行,中小学阶段没有分好坏班,学生不会被标签。为了普及教育政策,精英教育靠边站。本着一个也不能少, 后进生被给予更多的资源,注重技术培养,降低辍学率。意思是学生程度筛选延迟到高中入学院或大学阶段,至少每位学生可以念完中学基本课程。

我 国的义务教育也是如此,只是对后进生的注意力不够。然而,不注重精英教育,也有它的坏处。学校教育闻名世界的芬兰,是多国教育机构朝圣的地方,她却正为着 没有设施精英教育而担忧。然而如果我国的精英们只热衷于专研医科,那也是偏差得太厉害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芬兰最吃香的职业是教师,而且入取的资格不完全 靠学术成绩,反而申请者的人格特质及危机处理能力排先,即是说面试所占的分数是十分高的。因为当局者认为书念得好的人不一定很懂得分享知识。

那真是很有收获的一席节目,看着别人走在我们前面如何办教育,所得启示不少,获益良多。如果教育部想真正的改革教育,废除会考,不妨先从别人身上观察如何面对即将发生的后果,并想出好的方法秉公处理。当然首要是,脱离政治操纵。

参考

芬兰招考老师制度

Comments

  1. 脱离政治操纵,才能还原教育的本质,这一点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ReplyDelete
  2. 亚洲国家能否依循北欧国家的培育步伐,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至少在50年以内.人文环境促成的思维,欲改革并非易事.不是泼冰冷水,很多时候我们凡夫俗子的理想,最终也只是理想.

    ReplyDelete
  3. 范老师,是的,我们的教育被政治遗毒浸到烂至骨头了。不能再无奈地让政治人物摆布。

    薰衣草夫人,听起来很消极,但是现在我们不歇力尝试改,怎么推动那个大轮子?我的孩子已经来不及,或许我们也没有能力把他们送出国学先进国民的教育制度,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大声激喊,有个希望可以让我们的孙子受比较实际的教育。
    我想很多很多人还是舍不得、无法离开这个将沉的船,所以想发挥缚鸡之力,修好它。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巴厘岛

原来像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