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移民吗?

几天前单独在咖啡店吃茶,吃完取书出来看,奈何旁边的一桌叽喳得紧,无法专心,索性竖起耳朵留心她们的话题。七情上脸的女人气愤的是友族同事无效率又厚脸皮的行为,语末,果然总结“还是找机会移民算了!”


她差不多三十多岁,共桌的都是一般的年轻白领主管模样。 想走的人,何止,连我十六岁的外甥女都是。对他们来说,外国差不多等于结束受气的日子。


去年或前年,胡逸山博士来这里给教育讲座,座上提及新山的华人有什么不满,移民咯,走过长提就行了呗。那是他还没当上首相的政治秘书之前。


上个星期五晚上,我去中华公会听988电台主办的座谈节目,台上有伽玛和梁文道,讲新山-新加坡vs香港-深圳双城关系。谈及新新关系,重点还是落在新国人的无礼、大马华人对处境的怨怼、失落、不平等等负面的情绪。有些听众带起很好的观点:学习华文的空间、生活水平的舒适、文化的多元、饮食的丰富、留守儿童、隔代教养问题等,关乎的是如何做取和舍。


那位古来的女听众所提出双亲在新加坡工作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业、操行和辍学问题,真是深深牵动我的心,在南马可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我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苏维胜相声老师“二等公民”的控诉,伽玛语带珠玑地说:“要不你就想法子能走多远去多远,要不就留下来做些什么。一直像怨妇般念叨没有用处,纳闷的是柔州在上届大选选出最多的国会议员啊!”--你看我们是国阵的票仓呀!


我们如何看待未来和未知?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逃避吗?。。。还是我们厌烦等待了,乐观的明天太遥远?


国庆月,再来一盘回锅菜。

。。。。。。。。分界线。。。。。。。。。。


你有想过移民吗?2009年八月三十一日


今天下午一起喝茶,我一个同学的太太开口问。


我想起没几年前突然走掉的翁外科医生(奇怪隔年又回来了)、今年刚走的我的个人医生、还有更早以前,乘女儿刚念完中学走掉的同事。为了这同事,我还接到一通澳洲来电,因为她把我的名字写在履历上当推荐人。虽然她事先没有知会,不过我还是很识趣的替她讲好话,结果她得了澳洲那份工作。


我的这位同学是牙医,他太太说要去考那儿的鉴定,然后多数只能找到偏远地区的工作。我很迟钝,以为她指去那儿退休。她的意思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作想,所以尽早,何况过了四十五岁就比较难成功。我眼前马上浮起已经滴滴答答满口英语的两个稚龄小女孩。


突然觉得接不下话题。从前他们的大儿子足龄要上幼儿园之前,他们一直参考我们的例子,从小都是,因为我的老大比他们的男孩大几年。我的同学小时家庭不完美,造成他的性格比较偏激,什么事情都考虑再三,不能吃亏,做什么决定都先看看旁人有没输赢才行动。而我们这家就是他避免吃亏的正面教材,因为我们常干糊涂亏钱事,常分享悔事教他们少走冤路。


直到他家男孩上小学了,突然就不用参考上学的事了,因为他家小孩佷聪明,越考越排前,是第一班,我家老大则年年念后面班。我想我们虽然感情很好,至终仍有不同信念。她的孩子成绩那么好,却不能不补习。她会排队及早预定名师的补习班。她认为如果学校放弃会考为依凭,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基础,就会乱七八糟,所以她不认同校本评估。如何想方设法考到全A,找关系拼进最优质的国中,也是她心头的首要计划。


如果不是进最好的中学,我看那男孩也是会到新加坡去念。这些全不在我们的考量内,我们不属于那种份量,我家小孩哪有那么聪慧呀?我们只能担忧眼前的燃眉之急,小孩会不会在中学被欺凌,被拍下露体照网上传播?


我的同学常跟附近的医生家庭们来往,那群受英语教育的家庭的孩子都很标清,妈妈们也有很多的关系和资源提升孩子的课业表现,所以难免有攀比的心理。人人的孩子都去念律师医生了,他们的也朝这个方向训练着,不能放松。老实说,要不是我的同学跟我一样,中六会考时考砸了普通试卷,他就可以念医科了,那是他心头最大的遗恨。或许他期望孩子能代他办到。


看到同学太太的这个心愿,突然我就语塞。虽然很多收入很好的精英阶级把移民去澳洲当出头之路,我已经见怪不怪,但自己身边的朋友也抱同样的想法,还是会觉得突兀,原来我们自小一起长大的距离已经拉长得看不到尽头。


(我又顽皮地想,同学近日申述已经患上tennis elbow,因为成天动手治牙呀!到澳洲给大块头的白人使尽拔大牙,晚上会不会流泪呢?)


好几年前,来三个医药大学的第一年生在我办事处实习,有个男孩说打算在澳洲念完并修专科及工作,短期不回来,或永远不回了。他那么年轻,才十多岁,想得好远。我问了很笨的问题:“你想想,冬天寒风里抖擞去上班好玩吗?那时你会不会想念四季如夏的家乡?”


晚上丈夫开了《15Malaysia》给同学一家看,看了《Chocolate》,他们不明白。瞬间我觉得好笑,是的,我们又当傻子了。我们的浪漫换不到面包填肚皮。


国庆日前夕的唠叨。生日快乐,马来西亚。


最近读到陈裕如一篇品论陈水扁媳妇的文章,写来好笑。大意是陈家媳妇悲戚自己蜡烛多头烧,要持家又要上班,女儿午睡时无法休息得乘机设计曲目给学生,婆婆也得服侍,她公开泣诉身心受煎熬。作者讥讽陈家媳妇自小优渥环境弹钢琴长大,缺乏人生体悟,尝点普通妇女平常生活就怨天怨地,不知人间疾苦,闹笑话了。


是的,我们给孩子什么环境,他们就怎么成长。以后不要想当人民代议士或相关人物,否则就纸包不住火。

Comments

  1. 当我看到太多负面新闻的时候就想逃,可是,冷静下来又不想了!

    ReplyDelete
  2. 老师,有的熟人说,去了那么多国家,还是觉得自己的地方好。我走了几个白人国家,返家感受舒坦,也是觉得幸福。

    有位补习老师对我说,如果她孩子成绩普通,念不进新大、南大,只进工艺学院,还不是白送了去新加坡。

    ReplyDelete
  3. 关于新加坡工作的人造成留守儿童的问题,乍听之下似乎成立。可是想想看,是否抽掉“新加坡”元素,问题就解决了?这些父母就不需要在外打拼,能够花很多时间照顾孩子了?中北马没有新加坡的因素,就没有家庭教育问题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造成马来西亚今天局面的是百分之二十的腐败分子,其余的百分之八十是可爱的。选择了来返两地,就是因为舍不得这片土地。迦玛的言论过于简单化,想想看,换了政府问题就解决了吗?别抱着这种幻想,会失望的。根据龙应台的说法,这是民主进程的必经过程。换多几次吧,把渣滓都过滤掉,把我们这片土地的空气和氛围清理干净,我们都醒觉的话,放眼二十年,以马来西亚的天然资源,会有更美好的明天的!

    ReplyDelete
  4. 哇,贵客来访。
    关于一定要到新加坡工作换取更好收入,对家庭造成冲击,我想是对某个层面的阶级。有很多的家庭,基本上孩子只有周末或假期才见到父母。因为我们的距离和方便,所以情况更明显。还有,也是因为跨国而来的消费,提高我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恶性循环,而不得不跨国工作。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