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来的饺子



这么多年了,我看到她本来年轻白皙的脸,也长出了褐斑,这里的太阳太猛了啊。

开始是某人介绍的,她做的水饺很中国,如不水煮,干煎成锅贴更好吃。饺子里蒜味特重。后来没有到该餐馆吃熟食,路过也会跟她买冷冻水饺,偶尔晚饭时弄热加个菜。

她是跨国婚姻,老公是新山人。这么多年,算是落地生根了,可容颜还没改呢,口音还是很中国,一口普通话入耳即化。

刚知道她的水饺时,她老公还来帮忙摆摊,在鱼肉米粉摊隔壁,热烘烘的灶子对面。一只冷藏厨加一个煤气炉,就做生意了,玻璃厨贴着墨笔字“大连水饺”。隔道门墙才是餐馆老板的冷气餐室,他们得面对五脚基人来人往,马路热气加炉烟蒸腾。所以脸孔就生褐斑了吧----本来中国妹子哪有生褐斑的呢?

久没吃饺子,近期再光顾,她老公不见了,换一个中国大男人在煎锅贴。

或许她老公已经放手让妻子独立经营。她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个老乡帮手。在这里,看到两个正宗中国人摆摊做小食,算稀奇吧,甭提繁文缛节的刁难。

会不会是附近的东北餐馆那里的人?我去吃过,厨师和助手是中国人,异国料理味道不错,侍应态度有待改善。感觉它的生意不太好,没准已经结业。

东北啊,脑中尽是冰雪白皑皑。那里的人,是怎么样的性格?和这里的温吞合得来?中国男人听不懂我的华语,我听得懂他的翘舌音。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赵薇演斯琴高娃的女儿,在东北一间餐馆厨房里炒面,偷闲到后巷狠狠抽根烟。在肮脏的陋巷里,裹紧军绿大褛,脸上一片荒凉,仿佛哪里都去不了。

《钢的琴》也是东北发生的幽幽故事,穷酸的老爸和要培养的女儿,没落的钢铁厂,荒凉到骨子里去。

也许站着煎饺子,太大材小用了。一身短T裇长西裤跑步鞋,很迎合在地打扮。不过我们更喜欢穿拖鞋。

我在玻璃厨前停步,反而是鱼肉米粉摊的印尼阿嫂热情地过来招呼,“Mau beli apa?”转头推开门叫人,没听清楚我说:“Bingdong 饺子”,我尽量把华语马来音化。

大连女子赶忙出来迎接,重复问要几个饺子、什么肉馅?

印尼阿嫂玩笑地责备,做什么生意?有客人来也不知道,只会躲到冷气里去!伸手拍一击在她臀上。大连女人一脸侥幸地招呼我,像个偷懒被妈妈呵责的女孩。

站着煎饺子的男人回头,忍不住也语速飞快地插嘴:“这个老板只爱享受冷气,不要做生意了呗!”

他不是对我说的,是对印尼阿嫂说的。大连女子只是一脸坏笑。

我突然领会了,友谊,其实很简单。中国腔普通话对印尼马来话,她讲他应,她他都懂。



(电影照片取自豆瓣)


Comments

  1. 千篇一律的生活,积极不起来,偶尔偷懒享冷气,也是一种调剂。

    ReplyDelete
    Replies
    1. 哦,故乡的寒透彻骨,也是一种不时骚动的思念吧。

      Delete
  2. 哦~~~~不懂大连姑娘美吗?

    阿包

    ReplyDelete
    Replies
    1. 白族姑娘美。脾气顶好的。

      阿包,祝你娘和包夫人母亲节快乐。

      Delete
    2. 唉~~~~一言难尽呐~~~~~太座还在跟阿包怄气~~~~~苦吖~~~~~

      什么母亲节?都快泡汤了。。。

      阿包

      Delete
    3. 跟你吵好过冷眼忽视你。

      Delete
  3. 真喜欢这样的故事。人生百态。
    (钢的琴,我很喜欢)
    大连是个好地方,不如吉林黑龙江冷。薄熙来发家的地方。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巴厘岛

原来像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