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掉自己,迎接国际

我想我们最大的问题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找不到自己,失去identity

即使生活在中国大城市的中国人尚且如此,甭提占马来西亚人口二成的华人。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社会陷入集体焦虑,唯恐赶不上现代化国际化,不够竞争力,被洪流抛到后头。民间学习英语的热潮白热化,甚至矫枉过正,也有撼动传统文化的压力。

罪魁祸首是政府,先动员全国学英语,为中国的未来缔造了全新的想象,又规定择校、考大学、考研究所、职称升级,都要考英文。结果民间掀起暴风雨,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认同。(说实话,我弟弟在南京的时候,也是乘这个便利,去教英语补习赚生活费。后来他的机会给更多的洋人抢去了。)

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来越提前,发展到寄宿幼儿园,全盘英语环境,教师给幼儿改英文名字,奖励幼儿开口说英语,说得好给贴纸,冷落处理不说英语的幼儿。就是要把中国孩子的日常口语从汉语转换成英语。

学校里中英文之间出现不同的权利关系,孩童喜爱外籍老师的课,把他们摆得高高的,并觉得讲英文比较高尚。(同样的情形在我们这里熟口熟脸。)

在中国之前,是台湾,民间对英语的追崇,简单地把学英语同等于国际化,认为英语是孩子的竞争前置条件,认为有了好的起点,接着就跟着许多机会。

有些中国或台湾家长觉得,汉语会讲就好,该花更多时间学习英语。家长的功利心态,驱使孩童自小就对血缘母语和文化抱有轻忽的态度。(在五十六十年代,我们的华裔社会也有同样的看法。直到政府关闭英校,华裔又转回头把孩子送进华校,造成某些大城市华小挤爆、国民型中学难进现象。)

也有些台湾学校用英文教数理的,有些更因为配合同学的理解能力,降级读美国教科书,或两年才读完一本。迎合家长的要求,幼儿园的课程一定非加入英语不可,而且教课时间越加越多。由于台湾的教育体制是汉语为主,市场竞争由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促成私立双语小学的成立,并贵族化,学费比大学还高。(我们这里的情形相似,因为华小僵化又权威式的校风,私立小学正在蓬勃成长。)

结果英语学习让国家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拉得更大。在弱势族群或乡村,赶上主流教育已经是费尽所能,谈不上花额外的钱去补习英文。中国有农村贫户,台湾有原住民,我们呢,也有原住民和东马的土族,不仅没有老师,他们连安全上学的途径都没有。

因为先天地理的围堵,汉族文化得以保存不中断,可到了现在这个坎儿,中国也好,台湾也好,或大马,重视英文的观念越来越强烈,我们共同勾勒出英语极端重要的未来想象,坚信英语普及之后(如新加坡),国力更加强大。我们鼓吹年轻一代,沉浸在英语学习的热浪中,他们内心更加羡慕天生就说英语的西方世界,甚至赔上了自我认同。

原来我们在这块小小的一域,一点都不孤独,面对和世界他国一样的困惑。努力学好母语之外的语言,但不要屏弃自身文化,贬低传统,放诸四海,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或是,国际化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

以上乃读书感想《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国际,打造前进世界的能力


Comments

  1. 原来当华人开始进军国际之时,反而就是华语将被英语所取代之势。还以为可以将华文发扬光大,够傻呀我!

    话说我中国的亲戚说他们的孩子从早上上课到晚上的,十分压力。

    ReplyDelete
  2. 奇怪了?何谓国际化?国际化一定是英语吗?不能多元化?

    国际化不是只把眼光锁定大国,视野太狭隘,我们也要知道Ethiopia在那里~:)

    那些连马来西亚都不知道在那里的人,就不够国际化了~:)

    ReplyDelete
  3. 小桥,
    现代的中国学生的英文能力,可能比我们的学生还好。我看过他们高考的考古题,英文程度很深。他们缺乏的是开口讲的环境,这我们又稍胜一筹。

    普普叔叔,
    是咯,国际化不是如殖民时代的一种语言、一种信仰,那种霸权的强制。毋庸置疑,现代的国际化没有选择只能多元,当你讲求民主、自由、平等为原则,国际化首要是宽容、适应、融入。自认比别人的文化高级是不对的。认为别人因生为某族群(如种姓制度)而歧视更是该去被打靶。
    你想想,我们的先辈当初跨海当猪仔的时候,吃尽这样的苦头,现在我们刚攀上岸不久,轮到我们来发扬歧视的观念吗?

    ReplyDelete
  4. 要做国际人不难啦~~~~~只要去做商人就可以了。。。

    阿包在上海有个台商客户,财大气粗,阿包心底鄙视他,不过拿他钱财,只好陪笑!有句话却十分中肯,他说,“商人无国籍,哪个国家有钱赚,就去哪里嘛!”

    阿包想,既然无国籍,必然是国际人了!

    M姨,你说对不对hor?

    ReplyDelete
  5. 阿包,
    是啦,钞票就是他的国王啦。
    祝阿包早日成功跟进,成无国籍富人。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巴厘岛

原来像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