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语言是英语的小孩
我在麦当劳楼下等候老幺,他上二楼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二楼闹得屋顶快掀了,像打雷一样。这个生日会只开放给班上的男生,共来了十四位而已,就几乎把麦当劳给拆了。
爬地将在七点结束,我点了客简单的汉堡当晚餐,在震耳的吵闹中尝试专心读报。我旁边有两个妈妈也是在等着儿子,她们倾谈起来。孩子明年就小六,当然离不开选择中学的话题。
一位妈妈开门见山地发牢骚,孩子成绩那样烂,没有选择学校的本钱;华文又不好,独中不会要他;去新加坡,入学考不一定能通过,好像只落得去私校的下场。
老幺班上不止一个这样的同学。
这里好几间私校,有新有旧(奇怪这几年政府大派执照给大企业办校?)。久居山头的那间,采取面试测验,而且用一些心理促销手法,必要时拒绝学生,让自己变得十分矜贵,自称仿英式贵族学校。新的那些,又太放纵,还没摸出办学的理念,学习气氛不好。
这个妈妈的孩子下楼来找她,我听见他们用英语交谈。这里的华人普遍上都能说华语,籍贯方言反而不流行,家里用语多数也是华语。可是我这一代,父母教育水平提高,不少家长对孩子转用英语。直接断送了方言的文化,可能不久也将断送了亲近华语的习惯?
很多家庭相信,家里跟孩子说英语,到了幼儿园,先选注重英语氛围的,小学去华校,在华文氛围浸濡六年,中学时孩子对两语(或三语)就会驾轻就熟,转换自如。毕竟,到大专程度,延伸至就业市场,主要还是用英语,这是现实所趋,及早准备才是王道。
KK家里讲英语,送孩子上华小,是为了至少学点基本的华语。KK是国小生,完全不认识华文,除了国英语,他只懂得福建话,不能不有些遗憾。
KK初搬来新山的时候,带孩子来玩,他念幼儿园的幺儿跟爸爸说:“我不要去讲华语的家,我要去讲英语的家。”后来他带过女儿和老二来玩,请我先生帮忙下载一些电影。他女儿华小六年级,看着荧幕里功夫熊猫的中文海报,嚷着不太明白那些字,别太快翻页。
然而KK的女儿小六考7个A,连华语也A哟。现在念中学,她母亲及早就劝告别选读华文,因为难考,会影响整体成绩单。她的弟弟们多数会遵循这样的道路,念完小六就会放弃华文。即使他们在华校,学华文主要是为了考试。除了相关教科书,不会碰其他的华文书本,因为读英语故事书,还是比较习惯。
如果一早算盘打响了,但孩子的学术成绩平庸,除了英语行,其他都麻麻地,不像KK的女儿那样能适应第二语言理解和应用知识呢?
因为一早就推孩子熟悉英语语境,英语又是拼音文字,比华语容易学。华文字发音需要记,认字需要背,忘了字怎么念、怎么写,学起来就难。所以现在不少华裔家庭的小孩,上了华小,喜欢英语,讨厌所谓母语的。逼得父母要提醒他:“华语是族群母语哦,我们必须学好才不忘本哦。”或告诉他,忍着点,至少挨过了小学,中学就可以丢了。
另外在别的时辰,又用同样的语气提醒他:“我们是马来西亚人,马来文是国语,我们住在这里,应该好好学马来文哦。”小孩觉得大人特别烦啊。
林明华在专栏提到在新加坡(新国是新山人的榜样),华裔小一新生中,现在61%家庭主要讲英语,由于新加坡华人的现实,相较与马来人,华社面对严重的文化断层危机。
新加坡人连祖父母辈都已经习惯用英语,小朋友一出世就投入英语环境里。社会的英语语境十分丰富,母语的地位反而是危如累卵。新国小朋友的“母语”反而脱离传统历史和族群的角色,因为爸爸妈妈、师长都说英语啊,华文只是课本上寂寞的异域。
跟我同样年代的新加坡朋友,坦然说,新国里华校生到最后一定会输掉,“finally they will lose out.”住在新山比我年轻,刚刚孕育孩子的一代,也是怎么认为。她好奇为什么我们在家里没有给孩子注重英语会话?为什么送孩子去念华文中学?
文化断层敌不过现实的考量,其实是家长不够志气,只会随波逐流。
ReplyDelete我的三年級的時候才正式學英文,而且生活中也不常用(買東西還可以,看小説就不行了),所以英文一直都只能應付考試。直到上大學,全部英文,我的英文才好一些。除非家長的英文好,不然早早在家裏說英文有什麽用?讓孩子學些不純正的英文而已。再説,會多種語言沒什麽坏處,對大腦發育好。
ReplyDelete其實,考好華文最重要的是要多看書,多識字,看看他人如何表達。如果單看教科書,能考好才怪。我記得有次小考,有一部分考相似字,比如説“裝潢”的“潢”是哪個(有選擇)。我覺得這根本就是送分,非常開心。沒想到成績出來后我大概是少有的全對的人,問了問,原來很多同學都覺得是次考試很難,因爲他們對這些詞彙不太熟悉。
不過,我只能說華語,想都覺得丟臉,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竟然不能說三种方言。
-庭喜
把英语看得太重了,好像英语了得,就赢了全世界。没有绝对的输赢,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不要因为你是不认同大多数的少数,就自卑得好像输了全世界。
ReplyDelete对了,那天有准备看《追风筝的孩子》,白等了~~~
ReplyDelete看来我们都很窝囊。
ReplyDelete在这时代教育已很普遍而在外国的大学或学院里会说好几种语言的大有人在。只为了英语或自己的母语而来大费周章是很可笑咧!
汉栋老师,
ReplyDelete我想起我老弟写了好几篇关于语文功利的文章。不过我没有转贴过来。
语言肯定是文化,毋庸置疑。虽然KK迷上了中国剧《三国》,我就不能让KK明白孟浩然透过文字传达的悠远、清淡、自然、率真的人格。还有非成龙式的侠客,裙裾飞扬、背手肃立微风中,洒脱超然的神韵。
现代家长很慌张,(某个程度,包括我自己),都怕错过什么了,最后孩子会输了,以后都后悔了。各种格式的想法建议,令人焦头烂额。
嗨,庭喜,欢迎。
ReplyDelete如果母语是华语的家庭,及早给孩子学习英语,坊间相信对孩子不会造成混乱,‘自然而然他们就学会了’;对一些(到底占多少百分比,没有数据)儿童,也有会混乱的,因为语言也是需要时间来学。学习语言都要先有一种架构,做好基础,才发展逻辑,抽象思考。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认知能力还没成熟,对先天语言掌握能力不太好的儿童,他可能就会选择性挑喜欢/容易的。
何况,如果家里特别设计了多英语的环境?
只学考试范围,小六华文考A不难的,大量做作业,重复又重复,写作时背范文,就像华小生考国语一样,每每作文及格率比理解高,大约解释了。而且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华小生,即使UPSR国语、英语考得不错,但到中学还无法流利地说。
普普叔叔,
ReplyDelete《追风筝的孩子》网上很容易找得到。
把英语学好,基本上面对全世界的时候,比较容易沟通。问题是,面对其他国家的人,你怎么表述自己?你的本质跟他国有什么不同?
匿名,
是呀,会更多语言肯定是专业要求之一,只是什么时间点学的问题。还有通晓该语言或语文有多少深度的问题。我们至少应该能应用一种语文深刻地思考,辩证···吧。
会英语没有什么不好,会英语却看低不会英语的人才是不好吧?
ReplyDelete我其实也认为小学生在写作时都是靠背的,不管哪种语言,好像来来去去都是靠那些题材,是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能够想象上了中学他们是如何写文章吗?中学的题材广泛,不能要求他们背诵了吧?
其实中国开始开放之后,我们不是更要严正看待华文吗?很多国家都有中国城了,不是吗?会不会有哪一天英语被华语取代啊?
小桥,
ReplyDelete你说出我的重点,就是优越感的反差。
现在中国人也忙着学英语,近年来GRE、托福考得最好都集中在中国,可想象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劲头。虽然世界上有几亿人会说华语,但英语被华语取代,还很难。
在新加坡有些人就反驳李光耀(政府),现在及未来很多中国人已会英语,那么苦口婆心劝告新人学华语有必要吗?
我潮州人也不會說潮州話太慚愧了嗚嗚嗚...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