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年级,半句国语都不会讲,也不会讲英语,却与友族小孩勾肩搭背。


在电话里听到儿子的小堂妹说妈妈在打姐姐。小姐姐今年三年级,念吉隆坡名校(很够力的名校),她妈妈是那儿资深老师。被打是因为国语考到六十多分。

这个堂妹妹小二时进优秀班,全级几百人中考二十多名。幼儿时候就十分聪明伶俐又乖巧,只是上一次国语考七十多分,这次更惨。儿子听了,觉得婶婶大惊小怪。

到考期了,去上学,放学回来,情绪都不好,压力很大的。老幺说考试时,他没忘记拜佛。下课教室无人时,他在黑板画一尊佛像,然后对着自绘的佛像祈求顺利,拜完擦掉。

他问我,这算不算临时抱佛脚?我说哪里算?你放学回家都做功课,而且一个礼拜温习六天,做练习,平时烧的香可多了(多两年,可不知他还会乖乖听话吗?)。只是为什么还是考不好语文科?特别是国文?

老师出的题目是课外的啊,UPSR格式,优秀班或者游刃有余,普通班的一半学生,就惨兮兮,连题目都看不懂。他们连母语的理解文法题都还不太掌握呢,国语理解(根本不像第二语言的教法)是雪上加霜。只有数学、科学选择题,甭读太多字的,还能取多点分。班上授课时,到底真的明白和吸收是多少呢?老师管得着落后的同学吗?

这是华小生的困境。我们把教学当硬邦邦的知识教之,想一蹴而就,动不动就命令其背诵。为什么项链的量词要用utas?为什么菠萝蜜用ulas?好像没什么道理,只好背。学习没有道理可循,小孩子不会怕吗?

三年级要开始写作文,华语作文还半天吊,国语作文已经不能等。华语造句的语病还没理清,已要做排列完全跟华文文法冲突的国语造句。难怪小学教师责怪幼稚园没有把孩子准备好;难怪现今父母怕输,手腕还没够力气就逼幼儿写生字。

而且我们注重纸上作业,口试不算分数,不会影响成绩。考卷写得通,ABC选得对就行了。优秀生能被选作演讲代表、参加讲故事比赛除外,其他同学最好少讲话,能够闭嘴就闭嘴。普遍上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甭说练习说外语。话说不好,我手写我口,作文的基础能稳吗?----对了,我们学写作文的方式是速成式,背范文。

所以如果某些国中生,在学校对老师讲国语时结结巴巴,被斥“回去中国啦,连国语都说不好。”除了斥责师长的个人修养之外,我们其实也应该反省什么?

然后,什么时候同学们开始恨国语的?继而讨厌友族?嫌恶掌权的机关?

有次孩子的爸爸骂儿子:“你知道学国语是为了什么吗?”,我们堂而皇之的理由对他们来说,切肤吗?

两年后而已,他最讨厌的科目是国语,也不敢再和马来人说话。

Comments

  1. 华小国文只有一科,要学的很多,教来教去,学来学去,好像在赶火车,结果连基本基础都不能掌握。华小国文的课程是国小程度,根本不适合于华小。

    反过来说,如果国小有华文课,当然不能应用华小的华文程度。

    华小的马来小孩会讲华语,所以他们之间还能勾肩搭背。

    反过来说,要学好国文,除非一开始就选择国小就读。

    教育是要依据孩子的程度和立场去设想。

    ReplyDelete
  2. 普普,
    照片是2009年老幺参加一个游戏时拍的,跟父母出席的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源流的学校。可能是大部分会听英语的小孩,友族小孩不会华语。我讶异当时他只顾玩,完全没有考虑到先天的隔膜,或许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隔膜这回事。

    那时老大六年级,他选择躺在一边玩手机,不参合。

    教育应当根据孩子的程度和立场去设想,我很同意你这句话。
    我们是不是太贪心了?或是被一部分学生的成功而好高骛远,以为实用于全部的孩子。当然许多的我们认为国语,只要会考试,能填表格就够了,毕业以后可以丢掉。

    不过,语言这样学法,实在很难有趣,也没有推动力。你看看小学高班和中学的华裔学生上国文课时,迁怒于教课老师的样子,就明白了。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