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和方式
早上路过一间熟食店,见到角落的神坛前摆着一份纸包椰浆饭和一包盒装水。椰浆饭及盒装水都是店里售卖的食品。会心一笑。祭给神的食物就地取材,方便又有诚意。
我到巴厘岛去的时候,也发现相似的情形。兴都岛民用一般食用的米、花等天天祭拜随处可见的神像,一天拜好几次。
报上有个争论,关于祭拜祖先该不该以全素奉之,嗅到烟硝味。几位颇有学问的“学者”你来我往,引经据典,佛、道、儒、诸子百家都灌进来了。突然想到修宗教比较的弟弟不知会有什么见地。
我最同意的是林素燕女士写的一句话“文化、习俗的表现,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倘若我们认为这些呈现方式有一套范本,那就是否定了文化、习俗的流动性及生命力。”真是含英咀华,锵锵有力。
古时有生人陪葬,如今只能把它留在历史里。文明一路发展下来,越来越尊重生命,所以如果祭拜祖神益发简化,实为进化。当人民生活丰盛,资源丰富,收入有盈余,祭品奢华,正正反映当时社会的状况。如今大家收入缩紧,资源匮乏,祭祖的方式和祭品简化但不失庄重的话,为何不可?祭拜祖先的最终目的不该拘泥于物质上的多寡,反而心态才是最重要。夸大物质为了保障自身的富贵,本末倒置,反而偏离祭拜祖先的宗旨。
有一次下属带兴都教大宝升节游行的照片来分享,居然看到有辆观音花车插在其中。那副大观音完全是佛教徒拜的观音塑像。我满脸诧异问她,她说观音也是他们膜拜的神祗之一。我真是少见多怪,难得兴都教的包容性如此广阔。
文化从来就不是僵硬的,文化的流动性恰恰显示它是活的,它每时每刻都在吸收外来或内在的改变,最具体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民生。传统也不该变成一个框死人的枷锁,固有的传统习俗是一个加持,作为一个基础让改造、创新发生。食古不化,拒绝兼容并包就变成刚愎自用。那么传统就是死的了。无生命力的传统,要延续更是艰难。
死后如何处理目前也是面临据窘的境况。人满为患,寸土如金的时代,墓地变成一个奢侈的愿望,更是子孙沉重的负担。所以特别钦佩陈徽崇老师、任雨农老先生和圣严法师的透彻和洒脱。身为受景仰的名人,他们所带来的效应可是无远弗届啊。难道没有选择土葬就是违背传统了吗?他们难道不是配合时代环境的呼应吗?
有一部台湾电影,恰恰突出了葬地和居地的困惑。值得细赏并反思。
黑色喜剧《一席之地》充满魔幻写实和爆炸性摇滚的故事元素,故事描写一名怀才不遇又负债累累的摇滚吉他手,面对同为创作歌手的女友日益走红,两人感情受到严厉 考验。同时一名癌症末期的纸扎师傅,一心一意要帮自己搭建一栋古堡般的豪华纸洋房,他的妻子以帮人扫墓维生,却阴错阳差得到阴间客户帮助而拿到一笔巨款。 两条故事线在房屋仲介的搅和下有了交集。
虽然摇滚歌手莫子的女友凯西(路嘉欣)漂亮得佷(我心目中最漂亮的脸蛋是这样子的),纸扎师傅的妻子阿月婶(陆弈静饰)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演得真好,蔡明亮也是喜欢引用她。
记得有一年的颁奖典礼,她获提名,穿了一件好朋友设计的晚装去晚会。那件晚装做得很庸俗,穿在年华已去的中年女人身上更是不忍目睹。可是一个非主流电影的演绎着,没有身份和名气,没有什么厂商要投资赞助名牌衣裳首饰。
电视台记者捉住她来访问的时候,请她谈谈身上的衣装,她力挺好朋友的作品,几句话下来,眼泪跟着流下,看着真不忍。赤裸裸曝露了东方演艺明星“天堂与地狱”的待遇。可是她精湛的演技,不容置疑。那一年她真的赢得了最佳女配角。只有这样的人演的小百姓,是力透荧幕的。
很喜歡這篇關於文化和傳統的那一個部分,同意您說的話。
ReplyDeletepaiseh,我拾人牙慧而已。
ReplyDelete~(@^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