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五香的女孩
《教育发展大蓝图》公布后,各式评论七嘴八舌,我的思绪跟着乱糟糟,不知如何整理。或许从一个卖五香的小贩讲起。
我和孩子们常在周末夜里光顾附近的小贩中心,老大爱点炒饭,他表哥爱叉烧饭,老幺本来也吃同摊的鸡饭,后来转换口味,点五香,他一人每顿几乎花掉十元,真是奢侈。
卖五香的小贩,姑且叫他阿武,脸色不太好,不苟言笑。他没请外劳,一家人动手帮忙,妻子看来很内向,从不跟隔壁摊咬舌根,多数收盘碗,协助老公弄串烧。招待客人及收钱,由大女儿来做。二女儿则在摊位旁的小桌上写功课,没客人时,大女儿也回去做作业。
考独中入学试结束后,我去学校接老幺,在海边走一段路到他爸的车子,在我们面前,独自慢慢走的就是阿武的大女儿,她往市内车站走去,没有父母来接。
那时我才知道阿武的大女儿才六年级,可每夜得来帮忙爸爸做生意。我们家吃了晚饭,老幺抢时间温习,以便早点可以碰平面电脑的时候,阿武的女儿正忙着端食物给客人。如果给客人找错钱,可能凶凶的爸爸会狠狠地刷她一顿。忙完一整天,帮爸爸收拾摊子回家,夜已深得不像话,而我老幺正在床上意犹未尽,回顾方才游戏里的厮杀。
入学试成绩放榜后,我们又到小贩中心吃晚餐,我顺便问阿武,他老大有考上吗?阿武说差一点点,173分。四科满分是400,总分考过半才被入取,我安慰他,也许有机会入选第二批。其实心里知道机会渺茫,今年考生太多,第二批入取分数应该不会少过190分。
像阿武大女儿这样的孩子,虽然很孝顺、乖巧、上进,入学试仍旧要淘汰她。我不敢问阿武,难道没有给女儿上补习班,专攻入学试吗?像老幺一样,每个星期天去耗整个白天,专门研究考古题。怕他会狠狠地啐我,哪来的闲钱?车前马后的闲工夫?
入学考173分,在国中也许会念得不错,这没人说得准。独中入学试的华文和数学程度很高,即使华小学生,也难考得标清。成绩放榜当天,居于多事,我们也顺便在网上查看老幺同学的成绩,他把大家的考生号码都背起来了。
可见有某种模式:要不华文考得不错,国文英文低于40;要不英文国文还好,华文却很少分;当然也有三语都差,分数还相当平均;或只单科英文好,其他都全军覆没。从老幺这班同学的成绩,大约一叶知秋。这里我们排除优异生,就不提他们了。
回到阿武女儿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效果。我在评论看到有老师自豪她的孩子们三语都精通,小六坚持报考国小马来文,问道为什么要自我矮化,怕孩子辛苦而投诉小学国文太难?或是怪罪在家长身上,孩子国文考不好,是由于没有在家里好好教导,只忙着塞到补习学院;或没有细心督促,家里做得不够。当然最大的罪是家长态度不正确,认为不需搞好国文。
可能他们的话没错,然而父母也觉得冤。如果人人家里能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精通读书技巧、考试窍门,天天贴身辅导;或有个闲闲美代子的妈妈,一回到家就全陪做功课温习;或有各种资源的方便,随时上网查询解难;或父母两人学历不低,至少念完马来西亚大专,考过SPM,知道什么是“indah
khabar dari rupa”----小学生国文水平的优劣差距会大吗?
家长对国文的态度忽悠,见仁见智。我晓得的家庭,几乎都花最多的时间加强国文,最常补习的科目就是国文,收费最高的也是国文补习。几乎要让人下一个结论,学校教得不好。老师却怪学生家里做得不够。
其实追本朔源,因讨厌而国文差,或因国文难而讨厌,我们倒可以厘清一下谁是因,谁是果?如果小孩学上手了,家长看到他的国文成绩不错,心喜已来不及,难道告诫他别浪费时间苦学国文了?
回到阿武一家,他还能怎么做?他女儿没时间、没闲钱去补习,如果学校留堂,她就没时间做功课。阿武也无法回答女儿功课上的疑问,他不知道什么是‘bagai pinang dibelah dua’,他只能多买模拟考题给女儿预演。女孩卖的是猪肉香肠,马来顾客不上门---除非她爸爸转行。
义务教育难道不照顾像他这样的家庭吗?我们的学校,为什么照顾不到,从丘状数据集跌出标准差范围的学生?我们更想知道,到底这个丘状数据分布是左右对称,还是倾左(右)?它的斜坡面积大不大?跌出及格线条的学生组有多少?
更大的责任不仅在教师、学校、担当教育专家的成员;教育制度里有想方法解决吗?有的,不过脱不了其傲慢的态度。
我的几个孩子,国文程度不一。老二是最不错的,但凡你问的字眼他大概都能解释。我知道他勤查字典,却是前几星期才知道,小学时候老师逼他参加马来文学会,要代表学校比赛;所以逼的他的国文不得不好。
ReplyDelete每个孩子其实都差不多,没有绝对厉害的孩子,如果有,只因为一开始就被认定。也没有绝对差的孩子,如果有,只因为一开始就被否定。现在势利的教育制度,把所有教育资源都用在打造所谓“优质”的学生冲面子,没想过差的学生或问题学生,如阿武的女儿,更需要获得关注和扶持,这才是平等教育的根本。至于条件或各方面都不缺的小孩,不是不必关注,只是比较可以放心。
ReplyDelete非一凡,有个明显的坎,你看,老师只选你孩子,因为他的领悟力比较好,他没有选其他的39位同学。选其他人不够cost effective。
ReplyDelete普普,老兄你真是冰雪聪明。学校要打造明星学生,在媒体光宗耀祖,除了有丰富的奖赏,其实还有大众不太知道的事实。每间学校都被设了target,应该出现几位标准考试全A的学生,如果不达标,校长会被对付的。接着老师和学生当然也跟着遭殃。事关每位教育官的乌纱帽,所以中央压州,州压县,大家都要好看的数据,面子好看。教育部长之后的官途,就是首相了嘛。
现在教育那么应试,没有时间慢慢来,学校资源倾注在优异生身上,弱势学生只当陪跑,所以才有非靠家庭不可的观念。如果家境没有能力,教育选拔,变成比赛家境差异,特别是很早就开始竞争的话。
然而出现的困境,如教师不够、班级太大、课程太难、进度太快、教法沉闷、作业重复、学生来不及巩固所学等等,这些都不该是家长的问题,反而是学校的问题。然,仔细再想,教师们有改变教材的自由吗?
可知道,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从上到下,中央集权的啊!问题在哪里?很明显了吧?
其实我觉得有些教育政策是好的,但是因为实行不容易,往往结果就偏差了,而且越偏越远。
ReplyDelete我一直认为以前的淘汰式教育制度比较好,现在反而变亚航———“人人都能上大学”。
很多年前就听老师说过某些国家孕育太多大学生,结果这些大学生都到国外当佣人。台湾之前不是也闹哄哄说大学生到澳洲当屠夫。
我的家乡的年轻人似乎比较有“远见”,直接混完中五拿到毕业证书后立刻去新加坡,干脆利落,甭提大学。
我认为我国最大的纠结就是外行人在搞教育。因为教育是洗脑工程嘛。
Delete淘汰式教育在资源不足的国家还是非常流行的,哪里没有政府承担的义务教育,经济环境决定孩子可不可以受教。那你会发现,该国的文化水平很不均匀,国民的学识不高,生产力低。
如果已称为义务教育了,那学校就该照顾到全面,否则轮到社会去承担后进生的生涯扩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大约可预见效果如何。
报章不是才刊登一个研究,说最重要的教育还是落在父母身上。如果有父母的督促,即使孩子在素质普通的学校受教育,他们的表现还有比在名校就读好。
Delete环境造就一个人,我倒是赞同这一点,可是这个环境到底偏向学校还是家庭?
不过有一则笑话倒是有趣,说孩子从小到大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偏偏社会教育往往与这些教育背道而驰。
好像有些语无伦次……:-p
小桥,
Delete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混合在一起。看看我们的孩子,每天忙着学校的事,很多小孩该会的东西都没学会,如骑单车、爬树、制风筝、缝纫、种树、钓鱼、挖虫、弄简便餐,一千个玩意儿都不懂。
当然父母的督促是很重要的,代表家长对学业的注重。可是你瞧,实际里学校教的东西,家长没几套功夫,能教孩子吗?除了不断重复试演试题,孩子在校是被灌养的,可没学会如何自己学习。
学校教育发展到这种程度,课后补习是必需品,状元靠校外补习入榜,国际评比还被远抛在后,这难免令人哭笑不得。
难怪近来在家自学悄悄形成一股风气。
hmm...不错不错!你说的玩意儿我都懂……
Delete回到教育课题,我今天就听到令我挺震惊的一个真实个案。话说有三位女生(A,B,C)从小在课业上竞争,C的表现不比A和B标青纯粹是因为她没有参加每一个科目的校外补习。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课后补习变成是必需品?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国语也是用半年时间补回来的。是可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