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不了

他的这个移民计划,行之有年,第一次听他说,他跟老幺同岁的儿子还在小学,或刚上独中。

对他自己来说,不会很难,因为他是从纽西兰大学电脑科毕业的。想要移民的人,除非是投资移民,否则都要上当地海关网页查一下,自己本科的专长,在当地是不是属于高需求,有没有短缺,不然海关不会发工作准证给你。

这是冷冰冰的现实。

我们对面的中医师,马来西亚籍,中国毕业,刚刚成功移民去美国了。听到的人都要吃一惊,中医师欸!殊不知中医师有纳入几个大国的短缺职业当中,即使大多数人口是金发碧眼,也是有足够数目的居民知道把脉针灸 ,有另类疗法的需求。

移民是件大事,需要从长计议。他有网络专长,立定主意后,就在澳洲某城市,找了住当地的朋友,合作开一间小公司,每几个月他在两国之间往返。

选择澳洲主要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移民澳洲的朋友都如此说。澳洲的大学教育水平在国际上排名很高,当地人付的学费与外国人付的数额差距很大,当地学生也容易申请政府助学金,减少家里的负担。

也不尽然全为孩子的教育,国家近年越来越让他失望,身在国外的时候,一比之下,看得更心急。黄色大游行的时候,他从新山去吉隆坡凑个人头了;接着的熙熙攘攘几次示威,什么也没有改善,当局以不变应万变,肯当愚公的人越来越少,袖手旁观讥讽的越来越多。

几年来,陆陆续续听到关于他申请移民的进展。有时候,他人在澳洲,家里的人发生事情,会请哈比人帮忙。

老幺上初三的时候,听说他的儿子决定了志愿---要当医生。唉。

如果选择像他一样念电脑,或工程什么的,学费的范围倒可以应付,偏偏又是一个要念医科的孩子。

在大马念,国立大学不接受独中统考成绩,即使以国中的成绩,也是龙争虎斗,难乎登天;国内私立比较有门面的医科学费而已动辄三十万以上。出国念,更是难,学费和学额都是。下面还有个妹妹的学费。

等了那么久,在儿子高二这年,澳洲海关发信叫他准备家庭成员的资料。夫妻俩加一对儿女,小康之家,没什么复杂。

做体检,发现问题了。妻子是乙型肝炎带菌者,初中生女儿也是,这不是妻子的错。早期大马华人之间不少乙型肝炎无症状带菌者,很多夫妻交叉感染,或由母亲传染给婴儿,代代相传。九十年代政府硬性规定新生儿注射疫苗之后,感染的人数急挫。不过他的女儿很不幸,是漏网之鱼。

他找了医生协助写上述书,澳洲海关还是拒绝了。

他开导自己,反正现在的澳洲政府改变了条规,即使是携永久居留证者的孩子,已不能再享受本地人学费。“那么没差了。”我觉得他是苦笑的。他将放弃在澳洲的公司,搬回新山。

儿子的梦想呢?他说,希望儿子努力,瞄准清华大学的奖学金。噢,中国清华。要很努力,很努力。

这个移民梦,筑了那么多年,一块砖一片瓦,用心砌努力叠,结果被无奈的原因一脚踹毁。

听了结果,我真是难过。想象他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如何接受,我都觉得难受。每个人有自己的委屈,除非有很大的胸襟,很成熟,把家庭摆在个人之前,很爱这个家,否则这个关真难过;身为爸爸妈妈,懊恼死了。

大家都要搬过来吗?


p.s.有时我不得不这样想。我父母青年时代,家里穷,没能上学,他们都很认命。我们的时代,家里还是穷,要深造,磨破头皮,抢政府/机构的助学金/奖学金。现在的孩子,念大学,已经是基本配备,是家庭的责任。作为父母的我们,还是要磨破皮。。。。如果父母能力有限,无法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高远梦想,我们可以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不要那么内疚吗?

Comments

  1. 又是叫我冷汗三条的文字。。。压力很大,感觉为孩子做得不够,得过且过,人家都登天了,我们还赖死不活。

    ReplyDelete
    Replies
    1. 有各式各样的‘人家’嘛,每个都有自己的苦,甭旁观也乱掉自身的脚步。我们这代,或是为孩子做得太过。像先进国看齐的话,孩子们得自己找贷学金,念书时兼职赚生活费,毕业了自己还贷款。父母的钱养老用的,所以不需孩子奉养。
      呵呵,偷笑,我就认识有个至今还在埋怨爸爸不肯资助他念学院的中年大叔,因为他觉得虽然家里不很有钱,但他爸有能力供他,不然他不需要吃那么多苦。
      可仔细研究,其实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其中带了失宠的感受,自己学业成绩达不到爸爸的目标,选择的职业不是父母的期望,自小活在兄姐的影子里,还有爸爸的刚愎自用等,归纳成一个这样的埋怨。
      总归一句,家庭的关系。

      Delete
  2. 现代的父母,除了要培育孩子,还得照顾好自己,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地飞得更高更远 :)

    ReplyDelete
    Replies
    1. 年纪不大的时候,觉得不难,很乐观。身体机能明显老化后,慢慢理解,哎哟,身边有个手脚伶俐的人,有多幸福就多幸福。然而,孩子不是咱家的财产,咱们不能左右他们的意愿。随遇而安。
      话说我娘自我爹走后,她身体一不舒服,总要打电话找我。我不像我姐,住她对面,无法马上赶到她跟前,她也明白。她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找我聊聊症状,听一下我意见,顺便报告她的情况。照顾还是住她身边的兄姐做的,我觉得我很幸运,很感激他们。

      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巴厘岛

原来像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