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李安不行吗?
年底总有好几个社交集会,稍微打扮一点,涂眼影,穿洋装,去赴约。这种宴会,衣香鬓影,握住酒杯呵呵呵的,都是市内赫赫有名的人物。 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女人,一碰面就啪啦啪啦,交头接耳,贴在一起半个钟,聊的都是、只有 --- 孩子的教育。像我这么老的,已有孩子上中学,甚至念大专了。(难得她们都保养得很好 --- 不难解:除了昂贵的保养品,家有女佣呗!) 我们的教育制度很开放,有不少选择,所以才有很多要谈,要交流情报。 在新山,小学大约都上华校的,一到小六,靓妈帅爸有得烦了。在这种场合交换情报之后,他们大概就有了参考,没主意的话,有样学样错不了。几年下来,孩子们不知道,原来不认识的阿姨阿叔一直在关心他们念了什么学校,志愿是什么,结果有没有如愿?每一家的孩子就学路程怎么样,几乎每一个勤跑派对的妈妈都知道。 我实在。必须。承认,这种关心,其实带有比较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最高的标准就是每次会考是全 A ,考进别人挤破头的优质中学,先修班时申请到大专奖学金,大专时念最热门的科系,最好(或必须)是医科。坦白讲,对很多这种家庭来说,不是难事。 可是,你知道 C 医生的大儿子,因为小六差一个 A ,上诉之后仍不得其门而入,去念排名差一点的国中,毕业后爸爸送他去英国念 A 水准,却考不进英国大学医科,这些阿姨阿叔通通都知道。他们从孩子小时候就关注,关他们什么事呢?为什么只用一个标准来评比每个小孩呢? 当人家问我,无处可避,老实告知,我的孩子都去上独中 Chinese School ,可知对方的错愕。 小时候孩子在华小,他们都乐于接受,因为他们的孩子都是,他们本身也是。到中学,还去华文环境的学校,不是官方的好学校,或英语氛围的私校,或是新加坡国中、英国寄宿学校,在他们眼中,可算是另类家庭(算是光谱的另一极端)。 有的问是我孩子选的吗? --- 是的(坦白说,那个年纪,是似懂非懂,大伙去考入学,跟着去罢了)。他们喜欢华文啊? --- 其实不是,小学的华文科把他们烤怕了。他们反而比较喜欢英文。 你们在家里说华语吗? ---- 是的。孩子们的英文怎么样? --- 虽然他们常常玩 game ,听英语歌,程度却不怎么样。(那不怕接不上大专教育吗? ------- 心底话,没问出来但听得见,咱们就不接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