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美国

华盛顿唐人街

实际说来,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不能算是华裔,如果家族照父系的话,应该是犹太裔,她们所跟从的应该是犹太文化。

重点是这个华裔妈妈的育儿手段太激烈了,跟美式放羊般的育儿哲学有很大不同。

-------------------------------------------------------------

华盛顿酒店里的圣经,有华文翻译。何止,什么文都有。

我记得看过一部片子,97恐慌时代,毛舜琴带着儿子先移民美国,丈夫陈友留在香港赚钱。小男孩在学校时常招受欺凌,不知道怎么反抗,爸爸又不在身边,妈妈初来乍到,居住环境复杂,也不知晓该如何去学校对质。

后来妈妈教小男孩被打要反抗,打不过也要站起来,告诉同学:“爸爸会中国功夫,如果再欺负你,爸爸来了就会找他们算账!”

就这么一个虚招,同学们不敢再欺负他,反而和好起来,约好他爸爸来时,一起学中国功夫。

最后当然是没有中国功夫,陈友莫名其妙地面对儿子的失望,不过,轻舟已过万重山,儿子已经适应新生活了。

对这个小男孩来说,中国功夫是他的民族尊严。也是阻吓他人羞辱他的坚固堡垒。

歧视他族,在我们这里也见怪不怪,例如我们总爱讥讽印裔的衣服颜色俗艳、或巫裔词汇没几个,老跟英文借、东马原住民日夜沉迷酒香不事生产等。

民族主义基础建于血统,血统又是无法改变的。民族主义演化成民粹主义,就有很大的排他性质了。排他又是基于自我保护及与人比较的平台上。

扎根---华人教育在美国》:“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小孩,很多没有学中华文化,对美国文化也一知半解,广东话把这些孩子叫‘竹生’,上期《广角镜》一位作者解说为二头不通,他没说中间是空的,当然有点侮辱性。

认同危机是华童长大了开始有自我关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华人还是美国人,如果是美国人为什么不被白人同学接受并受同等待遇。

美国学校不教中华历史文化,华童又不能和白人的历史和英雄认同,可是又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史迹,没有文化课程激发他们向前向上的奋斗精神,给他们生活上做榜样,精神空虚极易产生自卑感与情绪问题,与产生认同危机,这一切都迫使华童不敢讲话。

当然你可以是华裔又是美国人,两者不会(不应)有冲突。

认同自己基因里的英雄,伟大的英雄,如孙中山、甘地、林肯、马汀路德,在哪里都好,认同的是他们在世上所树立的情操,这是普世的。

华盛顿中华公会,古色古香。


只是当孩子还小时,他们无法理解,他一个黄皮肤的,无法跟大多数白人小孩一样,就地取材。自古至今,教科书上,可没有几个华裔在美国出现。甭提在美国的伟大华裔英雄了。(或者华裔小孩应该把成龙当做启蒙的偶像,比较俯拾即是)

作者王锦堂认为,美籍华裔第三代,开始出现学习不用功的问题,学生在校懒散,也没有生活目标。即使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孩子对学业也不认真,父母逼急了,孩子会离家。学生反而从电视的暴力节目和不良同伴,学习吸毒打斗抢劫。

他也觉得华裔学生在白人同学中格格不入的情绪问题,心理上的孤单,特别是英语程度的差距,容易引起过度自卑感。他觉得民族精神教育,可以加强华裔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精神生活,创造人格的核心价值。

白人占多数的情况下,让孩子一早学习自尊自重,在中学生派对中,当同侪递来大麻烟的时候,或烂醉的男同学邀请女孩去‘爽’一下的时候,即使知道后果是会被大伙排斥,孩子还是有勇气坚决地说‘不’的。

三月份华盛顿独立广场St Patrick's Day 游行,庆祝爱尔兰文化。

延续、展示传统,少数民族就不能够吗?


Comments

  1. 有看过李小龙的电影吗?白人总是被李小龙打到像猪头一样,奇怪的是,很多白人都当李小龙是英雄,认同他的中国功夫,纷纷拜在他的门下。

    如果是外国电影,被打的是华人,尽管华人在电影里演的是坏人,难以想象这会是什么样的民族悲愤。

    中国已经崛起,不能再扮演弱者角色,不能没完没了的悲情,是时候扮演被人打的强者角色,然后我们大声的说:该打!不为什么,因为你已经是让人心理平衡的强者了!

    ReplyDelete
    Replies
    1. 可惜華人還沒自信到這個水平,悲情還是主流

      Delete
    2. 那个电影还是甭太投入,对吗?那么多框框,还拍什么呢?干脆套套样板戏算了。

      Delete
    3. 如果一个民族需要不断地从电影中意淫其民族精神,那也太浅了。

      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