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得回唐山吗?

颜叔叔之前留言说:"果然有了孩子的人,才会深思改变的需要。前人种树,后人收益,我们肩上扛着下两代真正的公平待遇啊
常觉得我们先祖的基因就是中国南方那些比较崇尚安逸的一群,而不是山东那饶勇善战的一群,也难怪我们前人总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造就如今这种不满就离开的逃避个性。
"

我讲一个亲身体验。

我不是刚去了荷兰吗?初来乍到,有人说了,在荷兰你一定觉得very much at home,因为很大部分的荷兰人都能讲英语,沟通完全没问题。

才踏下大巴,不小心站到自行车道上,擦身而过的年轻脚车手就问候我了。清楚又嘹亮的英语:“Go back to China, you chink!”

真的很at home哦!他怎么知道在我的homeland,我也是如此被问候着?

我的祖父母、我的爸爸妈妈到我自己在这片土地住上了百年以上,奉献的除了汗还有血与泪,割下无数杯胶汁、采过无数桶锡米、铺了很多条铁路、砌起无数块砖;到今天仍然被羞辱着:“回中国去,回你的地方去!”
我的祖先来到的时候,还是荒芜一片,他们参与建设起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他们没有捡便宜。

他们知道,我们善于忍让,善于闪躲,有能力出逃,我们才不会跟他们见识。所以住了三四代,我们还是该回中国去。

短短路过的国家如此问候我们,侨居的国家也这样问候我们,住上百年的国家还这样问候我们,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也是如此被问候,那么我们是不是活该被子孙问候:“你们做得不够!”

难得的选择来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可以从浅短的满足中看得更透彻吗?可以看到我们的后代是不是还被吆喝回唐山去?
唐山还有你灵魂的栖息空间吗?

Comments

  1. 寫得太好,借轉載maileng姐的文字:)

    ReplyDelete
  2. 请包涵我说些不怎么迎合M姨的话。。。"Go back to China, you chink!","Balik Cina!"是个人劣质修为,不太可以和国家社会直接联系。虽说国家社会是个人形成的群体,个人修为却是不可以硬扯为国家社会个人修为。在组织行为学上,我们也不可以把个人行为视为组织行为。

    阿包

    ReplyDelete
  3. 我不想逃,逃到洋人的地方,他们表面上平等,暗地里却是根深蒂固的帝国主义。

    我不想逃,逃到新加坡,在那边要做乖乖听话的学生,连吃口香糖的自由也没有!

    我更不想逃回唐山,和他们本是同根生,思想和生活方式差异太大,感觉格格不入的可悲。

    所以,还是留下,逃避不如面对!

    ReplyDelete
  4. 亲爱的阿包,你的绰号是我取的,我还是要如此称呼你。
    阿包看上海细肤嫩肉的姑娘多了,看不到这里厚唇塌鼻阿姨们的心声。
    我所说的“回唐山去”是一种意识流,代表一种被辅佐、操纵的、鼓噪的邪恶。除了叫你回唐山,还有很多如果不相等,甚至更厉害的践踏动作。如果这是个人行为,那这个人一定是巨人。

    如果阿包肯相信的话。

    ReplyDelete
  5. 普普,你也是走过江山的人,大约也是有一番想头。

    颜叔叔,我真受宠若惊,三脚猫功夫,这下不知是你该谢我还是我该谢你。很害臊。

    cindy,谢谢赞美。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