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前的自由

他第一次患癌的时候,跟我谈起台湾塞斯许医生提起过的癌症病患营。那个地方完全隔离,必须离开家人和日常生活,照着塞斯安排的起居生活。

完全放弃俗世的一切,不联络,不回头,切断,如重新出世,变成崭新的人。照许医生 的说法,可能有办法治疗癌症。

我当时听了不置可否,那不是得跟家人切断关系?割舍得了么?世上传闻许许多多的治癌方法,天方夜谭无奇不有,听者自动选择不信,对病人却另有诱惑。

即使他是那位医生的粉丝,当然还是没有勇气去参加。如果真的痊愈,也至少要放空几年的时间,家里的生计,家人的羁绊,怎能一笔勾销。

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第三期,而且是复发性很高的肺癌。幸亏电疗和化疗疗后不错,他过了几年平安如常的生活。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尽管妻子落足心思替他安排饮食,他也乖乖遵循,不久癌细胞还是扩散了,这次更棘手迅速,骨骼,肝脏,脑里都有肿瘤。

一开始确定患癌的时候,他曾经跟妻子提起不要积极治疗,只靠中药调和算了,在家里引起不小的争执,妻子都快犯忧郁症。隐隐中他觉得是打不赢的战,当中投进去的金钱和心力,如泥牛入海。但是妻子是坚定的人,也是软弱的人,没有尽力,她过不了自己那关。而且尽力到什么程度,好像没有界限。这个界限,谁人有勇气喊停呢?

当马大的主治医生认为他应该放弃,回去好好跟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他妻子把他送去广州肿瘤医院,那边给她希望。一个月接着一个月的疗程,他在南中国海上空反复来回。广州的医生不断怂恿他再试,直到家人发现已经很难护理。他成不了奇迹,只能纳入普遍的一个数据。

万一他长久陷入昏迷需要靠氧气筒,迢迢千里怎么把他带回家?

所以他回家,重新回到过去的医院。医生们劝家人,准备好心理,他又在家和医院之间来回。那段时间,人仰马翻,心力交瘁。脑中的肿瘤胀大,影响他的理智,他患上躁郁症,不时亢奋,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儿子受不了他的无理取闹,吵架离家,重重压力逼人发狂。

癌细胞不仅吞噬他,也吞噬家庭,上上下下都被吞食。

最后的时光,原来不是跟家人静静的度过,没有像电影那样美好。当他吸进氧气筒的最后一口气,家人终于松下他们的一口气。

暂不说广州医院的过度治疗,家人的侥幸心理呢?----因为谁知道有没有那个万一,治疗得到的话,不尝试的话,后悔余生吗?哪位医生的话才是最对的?家人的选择以什么为准?

其实癌魔占领他之后,虽然在家人眼里外表一样,他已经不是他了。至亲看着熟悉的人变成陌生人,不可思议,痛苦倍加。

事后孔明,如果复发之后,他真的放下一切,追随塞斯去了,家人的遭遇会完全不同吗?他自己会不会比较快乐一点?(去年我父亲临终时居然跟我们说对不起,抱歉他的病麻烦了大家。)

年迈大象离群独自死去的传说。

韩国电影《我最美丽的时刻》,却有另一番叙述。


这是癌症复发到无可救药的女病患,在医院遇上青少年,背着丈夫及少年的女友,发展一段情的故事。细节在电影里找,重点是,病患想问,她可不可以在临死之前,享受一阵短暂的美好?

在死前的短短几个日子,她可不可以要求丈夫和家庭,赏赐她一点自由?
(戏在这里看)

记得《The Bucket List》吧?摩根自由人碰到富翁杰克尼克生,两个癌症末期病人凭着富翁的力量,上天下地,满足了摩根的遗愿清单。间中摩根的儿子曾经求父亲乖乖回到医院,别再搞三搞四。摩根教训儿子,他已经快死了,为什么不能做他想做的事?

《我最美丽的时刻》何尝不是韩版---女版---《The Bucket List》呢?摩根碰到的是财富,女病患碰见的是青春和炙热的爱情。

当然,配合社会的传统伦理压力之下,电影最后的选择,美貌病人不是跟随青年,而是独自到山上等死。

其实,她也明白,一见钟情的爱情多么依赖皮相,那是从她的掌心流失的沙粒---迅速地。

Comments

  1. 死前的自由,因为短暂,所以凄美。
    塞斯的方法其实很理想,即使治不好病,最起码可以在亲朋好友心目中留下不太难堪的身影。

    ReplyDelete
  2. 这样说好像死前才有这种自由的权利,生前大概是想做却不敢做。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