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系列---一块地

一块地


我在新山住了十多年,再住下去,就快比家乡住得更久。以后的以后,我该自称是登州人?还是柔佛人?排除根据身份证的号码那么理性的区别,我该还是出生之地的人吧,不,在人生最快乐那阶段地方的人。是了,那才是最重要的区别。那个地方塑造了我的个性,奠定了我的思维。


有人说:“人离乡贱。”这个乡的诠释,却可以小至一条巷弄,大至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海洋。端看一个人的心有多宽。


如果故乡归于一种心灵的想象,无论身在哪里,它仍藏在心的一隅。但是把它实际化为一个地理,也不见得我们就可以忍受长时间呆在该处。或者故乡即是父母长辈的所在?


我们这个时代,交通发达,时间、经济许可,大把机会可以回乡探望老人家。然而父亲那一代的人呢?我总是好奇他怎么看待故乡这个名堂?他是第一代移民,来马来亚的时候十多岁了。他应该记得在乡下种地的童年。那个很苦,吃不饱,动辄有征兵、躲避强盗、逃难的日子。


父亲在登州学艺,成长成家,祖母在父亲婚后不久孤身回乡,祖父六十多岁往生,祖母在祖父未去世前就开始守活寡,祖父不曾回乡去看妻子。我不知道祖母在那个乡下,有没有等待丈夫或儿子的归来?有没有望穿秋水?过年过节时,有没有特地煮好一点,想象与家人对饮?


祖父有没有想回乡?我不知道,不过环境艰辛,父子俩赚的和积蓄应该不够买船票。本来期望在新的应许之地,努力工作可以摆脱饿肚子,可以睡在坚固的屋瓦下,可以娶妻生子。但父亲也仅能做到这样,日子还是苦的,两袖还是清风。那个时候政治氛围也是紧张,年长的人很难申请到准证去中国。


祖母等了几十年,她丈夫走了,她接着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可那也再继续等上几十年。那个度年如日啊,她早已安好了心,稳稳缓缓地不数岁月过日子。在那个荒凉的乡村,日出日落如此地平淡,隔绝了世界的腥风血雨。


当父亲六十多岁时,碰到机会,我们才有能力合资出旅费让他乘飞机回乡,居然还来得及见着九旬的老母亲,了了一个心愿。从海岛回来之后,祖母合眼往生,父亲不再寄钱去海南岛,他跟家乡的脐带算断了吗?我们都认为算的,父亲早已领大马身份证、从人民画报换去星洲日报、关心周遭社会、去投票、骂政客、骂共产党骂毛主席、很早不曾脱口提“我们中国”了。


这时候不由得要思考原乡的意义是什么?本来的国籍的意义又是什么?甚至祖籍的意义?在这个移动的人生,原生地对不断变化的境遇有什么样的牵制或影响?那颗心该如何安置?


世事常常很吊诡,近二十年后父亲再次回乡探访,居然被告知祖母的葬身地、祖屋和周遭的一大片农地都是属于他的。离开那么久,居然从天掉下一块地产给他。父亲从没能力拥有过半点资产,本以为乡下那儿理该是照顾祖母晚年的姑姑的,却仍归派给他。他的母亲啊,对他念念不忘,山长水远外的血脉始终胜过身边殷殷服侍的情义。我宁可相信因为知识不足,乡下人没有考虑相关的权益。


然而也没什么值得开心的,只有重建坍塌的祖屋,整理一片废墟,才能合理地避免政府征地或得到赔偿。当地人却告知需要二十万才能把祖屋重建,甭提督工和法律之类的麻烦事。


我不知道重建祖屋有什么意义,谁会去住?或花精神时间去保留这个权益有什么意义,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腾不出这个钱啊!花那么大一笔钱遥远地保留一个。。。。如何称之。。。。看起来不甚扎实的联系,在一个暮年时候?


到头来,我还是不知道父亲怎么想。不过,现在他可以在母亲面前扬起眉,因为他终于实质拥有了一块地。

被长江山水包围的年老父亲。

Comments

  1. 亲爱的犀利M姨:

    你认识陈业良博士吗?大约20多年前,阿包还是个中学生时,有注意到这一号人物常在报章上撰文。记忆深刻的还有骆静山的《知识分子升官图》,引发几乎是一整年的各方笔战,陈业良博士是其中之一。

    几年后,陈业良博士突然从媒体舆论界消失。大约10多年前,巧遇我的中学华文老师杨欣儒,他告知陈业良博士突然从海南岛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已经在海南岛从商了。


    去吧,叫你的博士老弟去海南发展吧,在海南的沙滩喝着威士忌,两旁是穿着比坚尼的海南美媚相陪,多么写意呐!


    阿包

    ReplyDelete
  2. 不好意识,上网查证,《知识分子升官图》不是骆静山撰述的,是柯嘉逊。

    骆静山撰述的是《知识分子论》。


    阿包

    ReplyDelete
  3. meiling姐,你心头背着这么多揪心的故事,也不疼么?

    ReplyDelete
  4. 亲爱的阿包,陈业良博士我不认得,何启良我就在2008年南院听过他的论文。
    若是要我那个绣花枕头弟弟学投资,非有得力人士从旁协助不可,莫非阿包先生擅于此行?地我没看过,听描述,偏远地,辽幅不大吧。意思---不是很值钱。
    哈哈,除非我弟弟想建栋寺庙,在里头嘟嘟嘟敲木鱼。

    ReplyDelete
  5. 颜叔叔,那是上一代人的故事吧,我外婆的故事也很辛苦。
    其实那个时代的人,有多少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呢?不都活过来了,留下子嗣,却遗失了他们的历史。

    ReplyDelete
  6. 你说到了一个重点。我想问你,你的祖国是哪里?

    那张照片,看起来的确有点忧伤+辛酸。

    ReplyDelete
  7. 小桥,日耳曼人遍布欧洲,他们会迟疑祖国难道还是德国吗?现在我们哪里还可以把民族跟国家等同?人类历史的必然,民族、文化一定跨越领土,用国家的框框来锁住民族文化是很愚蠢的。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有话您说,我听着: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网络课和同学

原来像桃姐

巴厘岛